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躬举大雩祈雨》
《躬举大雩祈雨》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北至都踰早种期,晚田亟待泽斯时。

人穷反本呼天吁,旱甚因谁责已知。

汤祷载陈三足鼎,宣忧重订八章诗。

好生帝德其宁惠,渴望云行雨施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至(běi zhì)的意思:指在方位上,从南到北,表示最北方或最高处。也用来形容程度、数量等超过其他地方或事物。

帝德(dì dé)的意思:指皇帝的德行,也泛指君主的德行。

反本(fǎn běn)的意思:违背本意、违背初衷

好生(hǎo shēng)的意思:好好地、十分地、非常地

呼天(hū tiān)的意思:呼喊到天空,表示愤怒、悲伤或无奈。

渴望(kě wàng)的意思:极度渴望、迫切希望

亟待(jí dài)的意思:迫切等待或急需做某事

三足(sān zú)的意思:三只脚,比喻事物的稳定和完整。

晚田(wǎn tián)的意思:指晚上工作或晚上干农活。形容人勤奋努力,不辞辛苦。

望云(wàng yún)的意思:形容盼望不已,期待心切。

雨施(yǔ shī)的意思:雨施是一个形容词,意为“下雨”。它常用于描述雨水降下的场景或形容雨水的丰沛和连续性。

云行(yún xíng)的意思:指行走迅速,如云一般飞快。

重订(zhòng dìng)的意思:重新订正或修订

三足鼎(sān zú dǐng)的意思:指三个支撑点,比喻一个事物的稳定和坚固。

鉴赏

此诗《躬举大雩祈雨》为清代诗人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在干旱时期,人们急切地向天祈求降雨的情景。首句“北至都踰早种期”描绘了北方地区过早进入农耕季节的景象,暗示了可能存在的干旱问题。接着,“晚田亟待泽斯时”点明了晚熟作物急需雨水滋润的情况。

“人穷反本呼天吁”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回归自然,向上天发出恳求的场景。紧接着,“旱甚因谁责已知”表达了对干旱原因的反思与自责,体现了人类面对自然现象时的深刻思考和自我反省。

“汤祷载陈三足鼎,宣忧重订八章诗”引用古代帝王祈雨的典故,通过汤王的三足鼎和周宣王的八章诗,强调了历代君主对于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和祈雨仪式的庄重。最后,“好生帝德其宁惠,渴望云行即雨施”表达了对上天恩赐雨水的期盼,以及对帝王仁德的颂扬,希望雨水能够及时降临,带来丰收与安宁。

整首诗以祈雨为主题,融合了历史典故与现实情境,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以及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希望。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偶过王君绳山庄闻其庭中鹤唳

不因听鹤出,无意得相闻。

水际偏能远,风中迥自分。

立应依瘦石,志想在高云。

便欲寻声入,名香坐对焚。

(0)

再上云门仍次前韵得八首·其一

翩然一往兴何酣,再访云门道自南。

不尽溪山供野鹿,几多营窟老春蚕。

风随樵径仍朝暮,病减维摩可二三。

此日寄声同调去,故人今已卜茅庵。

(0)

题百福衣

众法合成婴儿衣。一法不解婴儿机。

出声喤喤孩且啼。为儿说法知良知。

长则学为裘与箕。

(0)

文江八景·其三仁山拥翠

仁山万仞插芙蓉,中有高人伴赤松。

我欲从之不可得,他年结屋最高峰。

(0)

少白先生归三吴

原是清朝执戟臣,翻然孤艇度迷津。

乍看紫气神偏王,久听玄谭意自真。

笔底青山堪寄老,腰间宝剑未为贫。

悬知别后遥相忆,江草江花入梦频。

(0)

同诸友集讲太云寺

倦鸟投林意已閒,何期招我入云山。

新硎自愧无全技,寸管敢云窥一斑。

风送泉声侵佛幌,日将树色拥禅关。

咏归尽有沂雩意,春在岩前指顾间。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