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寺飞来,石乃遗至今。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泠泠(líng líng)的意思:形容风声、水声等清脆悦耳。
灵气(líng qì)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具有灵动、活泼的气质和能量。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流人(liú rén)的意思:形容人流动不定,没有固定的居所或工作。
明昧(míng mèi)的意思:明显的对立或分明的界限。
凄寒(qī hán)的意思:形容寒冷凄凉的样子。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石音(shí yīn)的意思:指言辞沉重,语气严厉。
漱流(sòu liú)的意思:漱流是一个以水流洗涤口腔为比喻的成语,意思是用一种清洁的方法去清除污垢或恶习。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登山时所见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对过往的缅怀。
首句“众山忽皆响”,以动态的音响描绘出登山时的氛围,仿佛整个山林都在回应着行人的脚步,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景象。接下来,“泠泠激石音”进一步渲染了山间清脆悦耳的水声,与前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何年寺飞来,石乃遗至今”两句,将视线转向了历史的深处,似乎在询问这座山中寺庙的来历,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里的“飞来”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的突然出现,也暗含了某种超自然或神话色彩,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
“幻迹半明昧,灵气无销沈”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神秘感,暗示了山中可能存在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或存在,即使是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这些力量依然存在,未被完全理解和解释。
“不见漱流人,空闻石上吟”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这里“漱流人”可能象征着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留下足迹的人们,而“石上吟”则是诗人自己对过去的一种回响,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流水自千古,登临谁晤心”则将话题从具体的景物转向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探讨了自然与人类心灵之间的关系。流水自古以来就流淌不息,而人类的心灵却在时间的长河中寻求着理解与共鸣。
最后,“日暝孤猿嗥,凄寒不可任”以日落时分的凄凉景象收尾,猿猴的哀鸣与寒冷的氛围共同营造了一种悲凉而深邃的意境,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同时也暗示了对生命短暂和宇宙浩瀚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时间和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雨淋铃.戊辰七月十七日书事
秋风呜咽,正开帘处,徙倚人怯。
深云渐涌天际,又惊雷起,凉尘吹叠。
远树萧萧弄晚,更寒响凄切。
恁黯黯、飞雨如潮,不见当楼旧明月。
河东一往何堪说?算者回、信息应长绝。
无那转思前事,愁病里、怎禁摧别?
早遣柔肠,回向、而今好共摧折。
但此去、何地归魂,碧草空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