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薄暮(bó mù)的意思:指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落山,天色已经暗下来的时候。
不矜(bù jīn)的意思:不矜指不自夸,不夸耀自己的才能或成就。
柴桑(chái sāng)的意思:指人们生活贫困、艰苦的地方。
多才(duō cái)的意思:指一个人具有多种才能和技能。
高士(gāo shì)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高深学问的人。
矜高(jīn gāo)的意思:自负自高,狂妄自大
冥寂(míng jì)的意思:指非常宁静、寂静的状态,没有任何声音或动静。
人群(rén qún)的意思:形容人群非常多,数量庞大。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山居(shān jū)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
盛世(shèng shì)的意思:指国家或社会处于繁荣昌盛的时期。
市喧(shì xuān)的意思:市井喧嚣,指喧哗嘈杂的城市声音。
士节(shì jié)的意思:士人的节操和品德。
弦诵(xián sòng)的意思:指琴师弹奏琴弦,表达出深情款款的音乐。比喻读书声音动听,有感染力。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移文(yí wén)的意思:移动文字,指转交或传递文书或信件。
子孙(zǐ sūn)的意思:后代、子孙后辈。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山中的学者形象,虽远离尘嚣,却与世俗保持一定联系,体现了明代文人既追求精神自由又不忘社会责任的复杂心态。
首联“盛世多才逸,山居近市喧”开篇即点出主题,盛世之下不乏才华横溢之士,他们选择隐居山林,虽远离繁华都市,但心中仍存一份对世俗的关注与理解。这里巧妙地将隐逸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而又不失人间烟火的生活态度。
颔联“不矜高士节,聊托野人群”进一步刻画了这位学者的形象。他不以高洁自夸,而是乐于与乡野之民为伍,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既是对传统儒家“和而不同”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叛。通过这一联,诗人表达了对真正高士品格的推崇,以及对那种不为名利所累、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颈联“弦诵消寒暑,柴桑见子孙”则展现了这位学者在日常生活中与后辈传承知识、文化的场景。通过“弦诵”这一古代读书人常用的读书方式,形象地描绘了学者在四季更替中传授知识、培养后代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也暗示了他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文化延续的期待。
尾联“如何冥寂士,薄暮起移文”则以一种略带讽刺的口吻,探讨了那些看似冥寂、不问世事的士人,实际上是否真的能够脱离尘世的纷扰。通过“薄暮起移文”的细节,诗人似乎在质疑那些表面上远离尘嚣、实则内心仍存某种不甘或焦虑的隐士们。这一联不仅深化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引发了读者对于隐逸生活本质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山中学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在追求个人精神世界的同时,对社会、家庭乃至文化传承的深刻关怀。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人物画像,也是一次对隐逸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的深入探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屠方斋大参之任滇阳
晓发建溪道,双旌拂曙行。
长江净如苔,晴影上危城。
宦游当盛时,岂惮万里程。
轮蹄满脩途,舟车戒晨征。
古驿出高阁,细雨鸣仓庚。
君当英妙龄,昂藏负才名。
挟策对彤墀,袍笏承恩荣。
乘骢峨豸冠,柏府扬休声。
挺挺冰雪姿,皎皎秋蟾明。
宠命自天来,持节向南溟。
六诏古炎方,控引川与荆。
君有经济才,旬宣看隆平。
蹇予海南时,误辱君褒旌。
暌违几星霜,瞻恋恒萦萦。
兹当远别离,一尊话邮亭。
川原阻且脩,缱绻难为情。
好风送微凉,绿树敷繁阴。
孤鸟望中没,群峰天际横。
行行毋需留,新恩出承明。
《送屠方斋大参之任滇阳》【明·范嵩】晓发建溪道,双旌拂曙行。长江净如苔,晴影上危城。宦游当盛时,岂惮万里程。轮蹄满脩途,舟车戒晨征。古驿出高阁,细雨鸣仓庚。君当英妙龄,昂藏负才名。挟策对彤墀,袍笏承恩荣。乘骢峨豸冠,柏府扬休声。挺挺冰雪姿,皎皎秋蟾明。宠命自天来,持节向南溟。六诏古炎方,控引川与荆。君有经济才,旬宣看隆平。蹇予海南时,误辱君褒旌。暌违几星霜,瞻恋恒萦萦。兹当远别离,一尊话邮亭。川原阻且脩,缱绻难为情。好风送微凉,绿树敷繁阴。孤鸟望中没,群峰天际横。行行毋需留,新恩出承明。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5367c6ddc0d3c48960.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