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飞吉》
《南飞吉》全文
清 / 洪亮吉   形式: 乐府曲辞

乌鸦耶,燕雀耶,南飞者利耶。

门中,置大鼓将军紫衣气如虎。

弯弓北来射鹦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大鼓(dà gǔ)的意思:大鼓是指一种乐器,也用来比喻被人大肆宣传、宣扬的事物。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门中(mén zhōng)的意思:指在某个特定的群体或行业中,处于中间地位或中心位置。

弯弓(wān gōng)的意思:比喻准备行动,做好准备。

乌鸦(wū yā)的意思:形容说话尖刻、爱唠叨,常常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燕雀(yàn què)的意思:小鸟燕雀无法理解大雁鸿鹄的志向和抱负。形容人的见识狭窄,不能理解高远的目标。

鹦鹉(yīng wǔ)的意思:指人机械地模仿别人的言语或动作,缺乏真实性和创造力。

辕门(yuán mén)的意思:指家庭或团体的门户,也指官府的大门。

紫衣(zǐ yī)的意思:指帝王的服饰,也用来形容尊贵、高贵的人物。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乌鸦与燕雀的辨识,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选择。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和思考,以此来映射人类社会中的复杂情感与抉择。

“乌鸦耶,燕雀耶”,开篇即以疑问句式引出主题,乌鸦与燕雀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鸟类,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形象与寓意。乌鸦常被视为不祥之鸟,而燕雀则象征着和平与和谐。通过这一对比,诗人似乎在探讨个体在面对选择时的不同态度与倾向。

“南飞者利耶”,进一步点明了乌鸦与燕雀的行为选择。乌鸦选择向南迁徙,可能是因为追求食物或避难于南方的温暖气候,而“利耶”一词暗示了这种行为背后的利益考量。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生物的本能反应,也暗喻了人在面临困境时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心理状态。

接下来的描述转向了战场的场景,“辕门中,置大鼓,将军紫衣气如虎”。这里运用了典型的战争场景元素,大鼓的敲击声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战斗,将军身着紫衣,威严而勇猛,仿佛是战场上的主宰。这样的背景为后续的情节提供了舞台,也为读者勾勒出了紧张而充满力量的画面。

“弯弓北来射鹦鹉”,这一句将视角从地面战场转向空中,将军手持弓箭,准备向北方飞行的鹦鹉发起攻击。鹦鹉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目标或挑战,而将军的行动则体现了对未知事物的警惕与征服欲。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乌鸦与燕雀的选择、战场的激烈场面以及将军的行动,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关于生存、选择与对抗的主题。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既有自然界的生动描绘,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

作者介绍
洪亮吉

洪亮吉
朝代:清   字:君直   号:北江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生辰:1746~1809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猜你喜欢

述怀二十首·其十七

听尽都人毁誉声,铁中犹意得铮铮。

狐惟善媚牢难逐,雁不能鸣断可烹。

冠履沿缘隮独坐,旂常索莫庋荣名。

汗青例有文人寿,漫与蜉蝣共死生。

(0)

答慧师问

饥来吃饭困来眠,悟得传灯第一禅。

散尽天花浑不著,丰干饶舌已多年。

(0)

破窗风雨

伊人抱负亦云奇,明晦由来动合宜。

为客情怀能乐处,破窗风雨读书时。

漂流江汉叹谁识,传舍乾坤信独知。

光霁自天须有日,眼前百物总熙熙。

(0)

游破山寺追和常少府韵

篮舆寻古寺,曲折入枫林。

门外重冈抱,阶前一壑深。

看碑思往哲,啜茗涤尘心。

太息斯人去,寥寥钟磬音。

(0)

哭王柳南先生

少别俄成万古悲,悲君兼恨识君迟。

青箱手泽知谁托,黄发天亡不慦遗。

半世闲襟老岩壑,一乡后进失师资。

小园昨日论诗地,重过门前涕满颐。

(0)

王忠臣鈇墓

眼见横戈靖海洋,仓皇一夕具金汤。

乘城顿息千家哭,追寇宁辞七尺僵。

泪堕残碑同岘首,骨留荒冢亦桐乡。

忠魂寂寞凭谁吊,凄断悲风撼白杨。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