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暗里(àn lǐ)的意思:暗中、秘密地。
从一(cóng yī)的意思:从最基础的一开始,逐渐积累,逐步发展。
灯婢(dēng bì)的意思:指侍候在灯前的婢女,比喻为人阿谀奉承,卑躬屈膝,拍马屁,迎合他人的意见。
隔山(gé shān)的意思:指两地相隔很远,像隔山一样遥远。
孤老(gū lǎo)的意思:指年纪大了没有子女、亲人或朋友陪伴的老人。
何许(hé xǔ)的意思:何种、什么样的
老眼(lǎo yǎn)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的眼力衰退,视力变差。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桃笙(táo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的声音柔和悦耳,如同桃花的香气。
望中(wàng zhōng)的意思:望中指的是远远望见中心,形容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是中心,也可指期望的对象或目标。
向中(xiàng zhōng)的意思:指向着中心或中央。
一夕(yī xī)的意思:一夜之间,形容事物发生得非常快。
吟肩(yín jiān)的意思:形容人的肩膀高而直,姿态优美。
中秋(zhōng qiū)的意思:形容事物达到最好、最美好的时刻。
- 翻译
- 月亮期待着中秋的到来,夜晚却因阴云而推迟了时光。
在遥望中秋的老人眼中,暗淡的光线让他不自觉地耸动肩膀,陷入沉思。
灯光下,婢女尽力照亮,但寒凉的竹笙让睡眠变得不再可能。
思绪飘渺无定,他在哪里呢?只隔着山河,连梦境也难以相连。
- 注释
- 月:月亮。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俟:等待。
阴:阴天。
一夕:一夜。
愆:延误。
望中:遥望之中。
孤老:孤独的老人。
眼:眼睛。
耸吟肩:不自主地耸动肩膀,表示沉思。
灯婢:守灯的婢女。
深留照:尽力照明。
桃笙:古代的一种竹制乐器,这里指代寒凉的环境。
冷废眠:使睡眠变得寒冷而无法成眠。
思兮:思绪啊。
何许:何处。
有梦:有梦境。
隔山川:被山河阻隔。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八月十二夜至十六夜皆无月赋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人通过描绘中秋节前后连续几日无月的景象,表达了对月圆人团圆的期待以及孤独寂寞的情感。
"月向中秋俟",开篇即写出诗人对中秋佳节满月的期盼,暗示了对家庭团聚和美好时光的向往。然而,"阴从一夕愆",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实际情况——连续几晚都没有月亮,这使得诗人的心情变得沮丧,因为阴霾影响了他期待的明亮景象。
"望中孤老眼",诗人以"孤老"自比,强调自己在这样的夜晚中显得格外孤独,视力所及之处空荡荡的,没有月光的照耀,更显凄凉。"暗里耸吟肩",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因思念而产生的内心波动,甚至肩膀都因忧郁而耸动。
"灯婢深留照",诗人借灯光来照亮周围,但即使如此,也无法驱散内心的孤寂,反而更加凸显出无月之夜的沉闷。"桃笙冷废眠",暗示了诗人无法安然入睡,寒冷的秋夜和孤寂的心境使他难以入眠。
最后两句"思兮在何许,有梦隔山川",诗人直接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即使在梦中,也似乎被现实中的山川阻隔,无法与之相会,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中秋无月时的孤独和对团圆的渴望,具有浓厚的思乡怀人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茹屯田知无为军
叠鼓鸣铙迎候新,军牙孑孑倚淮津。
聊应衣绣过乡曲,不作引章惊故人。
荻迸短芽淝水暖,荷浮圆叶漅湖春。
使君此去荣多少,犹是当年书剑身。
八声甘州·其三
问浮家泛宅,自玄真、去后有谁来。
漫烟波千顷,云峰倒影,空翠成堆。
可是溪山无主,佳处且徘徊。
暮雨卷晴野,落照天开。
老去馀生江海,伴远公香火,犹有宗雷。
便何妨元亮,携酒间相陪。
寄清谈、芒鞋筇杖,更尽驱、风月入尊罍。
江村路,我歌君和,莫棹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