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台湾竹枝词·其一》
《台湾竹枝词·其一》全文
清 / 谢金銮   形式: 词  词牌: 竹枝

兴观群怨总情移,溱洧淫哇亦系思。

底事删篇馀十五,蛮风曾不入声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溱洧(zhēn wěi)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汹涌澎湃。

入声(rù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的音调或语调上升。

声诗(shēng shī)的意思:指声音如诗,形容音乐、歌唱等声音悦耳动听,有诗意。

兴观群怨(xīng guān qún yuàn)的意思:指人们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对社会现象的各种怨言和不满情绪。

鉴赏

这首《台湾竹枝词(其一)》由清代诗人谢金銮所作,巧妙地将传统文学理论与台湾地方特色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视角。

“兴观群怨总情移”,开篇即揭示了诗歌的多重功能:激发情感、观察社会、群体共鸣以及引发怨言。这四个词分别对应《诗经》中的“兴”、“观”、“群”、“怨”,强调了诗歌在情感表达和社会反映方面的广泛作用。同时,“总情移”则表明了诗歌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情感的迁移和变化。

“溱洧淫哇亦系思”,进一步阐述了诗歌不仅限于高雅的表达,也包括民间的俚语和俚曲,这些通俗的语言同样蕴含着深思和情感。溱洧,古代河流名,此处借指民间的风俗和生活场景;淫哇,则泛指俚俗之音。这一句强调了诗歌的包容性,它不仅关注文人雅士的创作,也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情感表达。

“底事删篇馀十五,蛮风曾不入声诗。”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传统诗歌中某些内容被删减的反思,以及对台湾地区独特文化的认识。这里的“删篇”可能暗指传统诗歌中对某些地域或文化特色的忽视或排斥,“十五”可能象征着某种比例或数量,强调了被忽略的部分。而“蛮风”则特指台湾地区的文化特色,暗示了这种独特文化并未充分融入主流的诗歌创作之中。这两句既是对历史现象的回顾,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呼唤,提醒人们不应忽视地方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台湾竹枝词(其一)》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引用和对台湾地方文化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功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思考。

作者介绍

谢金銮
朝代:清

(1757—1820)福建侯官人,字巨廷,一字退谷。乾隆二十四年举人。历邵武、嘉义、安溪等县教谕。少时喜读宋儒书。于清儒好胡渭、顾栋高、任启运、方苞四家著作,谓其切于伦常日用。在台湾曾应聘修志。巡道某议辟台湾山后蛤仔滩,金銮考其始末,作纪略。另有《泉漳治法》、《退谷文集》。
猜你喜欢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五十八

和靖骨已槁,后来欲无说。

细雨断魂句,妙处益清绝。

朅来客异县,篱落冷风月。

吟哦一字难,愧此枝下雪。

(0)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七十四

四大一和合,所以兆我命。

及其有损增,遂复制我病。

五年过纵心,四大失正定。

新岁转盼来,疾应改新證。

(0)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六十五

松隐静无事,松竹惟参差。

避热卧其间,绿荫回凉吹。

水云不相远,起坐常自怡。

此心益浩然,西风生桂枝。

(0)

潮州赠刘大夫

山绕蒙庵十里阴,两翁逸驾每骎骎。

人随衡雁野云薄,梦绕鳄溪秋水深。

别后诗章清有思,向来游处剩关心。

何妨一笑云萝上,小约湖边特特寻。

(0)

黄湾书事时虏人犯淮

海边鼓角动星辰,我复驱贫近海滨。

强对溪山方袖手,不堪梅柳已惊春。

新元北客愁边泪,故国西郊日暮尘。

谁与高寒伴幽独,雪声清梦入霜筠。

(0)

淮上幕府

上将宣威重,长淮朔吹来。

兵戎已超距,鼓角有馀哀。

日薄云多暝,天寒火易灰。

诗成且排闷,兴在倒金罍。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