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达磨赞(其二)》由宋代僧人释广闻所作,通过独特的笔触描绘了禅宗故事中的场景,充满了哲理与深意。
“对梁王突出全机”,开篇即以“梁王”这一历史人物引入,暗示了故事背景的宏大与深远。这里的“全机”并非指机械,而是禅宗中“机缘”的概念,意味着在恰当的时机展现出的智慧或启示。诗人通过“突出全机”描绘了一种在特定情境下,智慧或真理被清晰揭示的情景。
“赚神光错礼三拜”,这一句则运用了戏剧性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巧妙而复杂的事件。通过“赚”字,展现了某种策略或计谋,而“神光错礼三拜”则可能象征着在这一策略下,原本尊贵的礼节被颠倒或错乱,暗示了某种深刻的转变或领悟。这一情节充满了悬念和哲思,让人不禁思考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熊耳月照嵩山云”,接下来的两句转而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将禅宗的智慧与自然之美相融合。熊耳山与嵩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此处以月光照耀山间云雾,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静谧祥和的氛围。这样的描写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禅宗追求的精神境界——与自然和谐共存,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填沟塞壑无人会”,最后两句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禅宗思想的深奥与难以言传。这里的“沟壑”比喻人生的困境与疑惑,而“填沟塞壑”则是指通过禅修或悟道,最终克服困难、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然而,“无人会”则强调了这种领悟的独到与不易理解,只有真正参透禅理之人方能体会其中的真谛。
整体而言,《达磨赞(其二)》通过丰富的意象与隐喻,巧妙地传达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真理,通过智慧与修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解脱。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与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长安书事寄薛戴
朔雁去成行,哀蝉响如昨。
时芳一憔悴,暮序何萧索。
笑语且无聊,逢迎多约略。
三山不可见,百岁空挥霍。
故事尽为愁,新知无复乐。
夫君又离别,而我加寂寞。
惠远纵相寻,陶潜祗独酌。
主人恩则厚,客子才自薄。
委曲见提携,因循成蹇剥。
论边书未上,招隐诗还作。
贵者已朝餐,岂能敦宿诺。
飞禽虽失树,流水长思壑。
千里寄琼枝,梦寐青山郭。
送吉中孚拜官归业
南入华阳洞,无人古树寒。
吟诗开旧帙,带绶上荒坛。
因病求归易,沾恩更隐难。
孟宗应献鲊,家近守渔官。
青龙寺题故昙上人房
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
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
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
空念寻巢鹤,时来傍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