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成复自号,清阴亦何有。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柳 径 宋 /王 之 道 我 笑 陶 彭 泽 ,门 栽 五 株 柳 。柳 成 复 自 号 ,清 阴 亦 何 有 。岂 如 两 分 行 ,一 径 入 花 薮 。白 毡 春 尽 时 ,青 障 雨 晴 后 。
- 翻译
- 我嘲笑陶渊明,他在门前种了五棵柳树。
柳树成荫后,他自己又起了个号,这样的清静幽深又能怎样呢?
哪比得上两条平行的小路,一条直通花海之中。
春天过去,白毡般的草地显得更加开阔,雨过天晴后,青翠的屏障更显清新。
- 注释
- 我:指代说话者自己。
陶彭泽: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田园著称。
门栽:在门前种植。
清阴:清凉的树荫。
岂如:哪里比得上。
花薮:花丛中。
白毡:形容草地像白色的毯子。
青障:青翠的屏障,可能指远处的山或树林。
雨晴后:雨过天晴的时候。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深远的哲理。开篇“我笑陶彭泽,门栽五株柳”表达了诗人对古人陶渊明和彭泽过于追求世俗功名的嘲讽,反观自己宁愿在家中种植几棵柳树,以此自得其乐。接下来“柳成复自号,清阴亦何有”则是说这些柳树长成了,它们带来的清凉阴影也随之而来,这不正是自然界赋予的恩惠吗?
然而,“岂如两分行,一径入花薮”一句,却又转折出新的意境。这“两分行”的“行”字,可能指的是道路或路径,诗人似乎在说,相比于那些为名利所累的人,他更愿意选择一条通往自然之美的独特道路,这条路“入花薮”,意味着深入到繁花密布的地方去。这里,“花薮”可能象征着一种不为世俗所扰的理想状态。
最后两句“白毡春尽时,青障雨晴后”则是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感悟。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一片片洁白的柳絮如同轻纱飘落,而在雨过天晴之后,那些曾被雨水浸润的屏障——可能是指竹篱或其他植物——变得更加翠绿。这不仅描绘了景象,也表达了一种生命力旺盛、不断更新的哲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待的手法,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意境丰富,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汉女行寄张助甫
汉帝惜倾城,双蛾当三千。
偶然转盼失颜色,㸌如流波坠九天。
阿监摇唇婕妤笑,看取它人领光耀。
宝镜羞窥永巷身,银灯望断长门诏。
我从选部识张卿,天下红颜俱却行。
片言进退群公坐,一字低昂千古名。
不合文章犯牛斗,也学吾曹厄阳九。
扣角敢唱龙蛇歌,折腰自称牛马走。
当时广平百不忧,谓言茂陵将见求。
金鱼岂羡鵩鸟地,黄鹤独唤苍梧愁。
三楚褰帷声赫奕,百城墨吏秋霜慑。
故旧俱传勃海书,何人为发中山箧。
即今龙卧汝颍间,杜门日玩浮云閒。
但令班女重升辇,争道君王不赐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