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曲歌辞.昔昔盐.惊魂同夜鹊》
《杂曲歌辞.昔昔盐.惊魂同夜鹊》全文
唐 / 赵嘏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元]韵

万里无人见,众情难与论。

思君常入梦,同鹊屡惊魂

孤寝红罗帐,双啼玉箸痕。

心甘自保,岂复暂忘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孤寝(gū qǐn)的意思:独自睡觉,没有伴侣陪伴的情况下入睡。

红罗(hóng luó)的意思:指红色的绸缎,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衣物。

惊魂(jīng hún)的意思:形容非常恐惧或受到极大惊吓。

入梦(rù mè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深深地留在梦中,使人难以忘怀。

忘恩(wàng ēn)的意思:忘记对别人的恩情,不感激别人的帮助。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心甘(xīn gān)的意思:心甘意愿,自愿接受或甘愿承受困难或不利的境遇。

玉箸(yù zhù)的意思:指君子或贵族使用的餐具,比喻高贵、优雅的生活方式或品味。

众情(zhòng qíng)的意思:指大众的情感或心理状态。

翻译
在这遥远的地方无人能见,人情世故难以诉说。
常常在梦中想念你,就像喜鹊频繁惊扰我的魂魄。
独自睡在红色罗帐中,泪水涟涟,双泪痕如玉箸般清晰。
我心甘愿自我守护,怎会轻易忘记你的恩情。
注释
万里:形容极远的地方。
无人见:没有人在身边。
众情:世俗的情感。
难与论:难以表达或理解。
思君:想念你。
入梦:进入梦境。
同鹊:像喜鹊一样。
惊魂:惊动魂魄。
孤寝:独处一室。
红罗帐:红色的丝质帷帐。
双啼:两行泪水。
玉箸痕:比喻泪水流下的痕迹,如玉制筷子的痕迹。
妾心:女子的心意。
甘自保:甘愿自我保护。
岂复:怎能再。
暂忘恩:暂时忘记恩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相思之情。开篇"万里无人见,众情难与论",通过对远方孤独景象的描写,表达了难以向他人诉说的深切情感。接着"思君常入梦,同鹊屡惊魂",则是说对所思之人的思念甚至渗透到了梦中,每次醒来都像是被夜间啼叫的鹊类惊醒一样,表达了思念之深和痛苦。"孤寝红罗帐,双啼玉箸痕"一句,通过对卧室环境的细腻描绘,再现了独处时的寂寞与哀愁,而"双啼"则可能暗示着两人的思念或是过去共同生活的印记。最后"妾心甘自保,岂复暂忘恩"表明了诗人坚守自己的情感和记忆,不会轻易忘怀过往的恩爱。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赵嘏

赵嘏
朝代:唐   字:承佑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生辰:约806年——约853年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猜你喜欢

元宵雪作因成短句

天公着意做元宵,陡使新春乐事饶。

已放金莲开陆地,更疑银阙下云霄。

坐中星斗浑相照,庭下琼瑰更乱飘。

佳客莫辞通夕醉,要令来岁记今朝。

(0)

蒙恩易镇豫章丐假还乡途中偶成十七首·其五

沙虚防败岸,舟小怯惊湍。

行路难如此,争如野处安。

(0)

如老堂·其二

一堂风月一床书,随分琴樽乐有馀。

试问乘轩遮道客,何如归去狎樵渔。

(0)

舟行对菊寄智夫侄

洛水微寒澹晚秋,从教风雨打船头。

莫嗔宿昔爱霜菊,可是平生怕督邮。

未办作诗论句法,且当贳酒消人忧。

白眉清眼见小阮,共卧淮山百尺楼。

(0)

石门峰

横石架广门,天风自来去。

夜半闻洞箫,知是神游处。

(0)

梅川莫令君拉苍山诸诗友用予松风首句为韵招予游金精至而盗作不果游走佛岩有感

此行为山来,至此事已非。

云火四地动,御风谁与期。

剥床渐及肤,欲去迷所之。

苍黄走涧谷,胜游翻在斯。

石梯盘七折,顿豁万里奇。

拥岩千脩篁,中著寒泉飞。

天壤有此景,惜我前不知。

逃难乃邂逅,自愧还自悲。

山风送万古,开辟知谁为。

亦有如我徒,慷慨来登兹。

罹难本因此,不悔仍攀窥。

天亦无如顽,更供爱日晖。

平生江海眼,此志良未痴。

忽忆家山远,寒马鸣相依。

母子各一方,而皆窘贼围。

欲归莽无从,痛毒沾我衣。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