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废忍不攫,负婴甘弃金。
美疢虽可甘,徒使百毒淫。
仓卒(cāng cù)的意思:匆忙,慌忙
愁予(chóu yǔ)的意思:愁予是一个表示担忧、忧虑的成语,意思是担忧自己的事情。
嘉祥(jiā xiáng)的意思:吉祥、幸福、美好的祝愿。
美疢(měi chèn)的意思:指人的容貌美丽而且肌肤光滑。
眄睐(miǎn lài)的意思:指看重、喜爱、钟爱。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岂独(qǐ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止于此
所钦(suǒ qīn)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事非常敬重和佩服。
天属(tiān shǔ)的意思:指天命所属,命中注定。
无媒(wú méi)的意思:没有媒介,没有中间人
至无(zhì wú)的意思:没有任何,没有一点儿
朱草(zhū cǎo)的意思:指红色的草木,比喻文人墨客的才华和文采。
这首诗名为《咏怀三十四首(其二)》,由明代诗人王廷陈创作。诗中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纷扰与道德抉择。
首句“明月至无媒”以月光为引子,暗示一种孤独或无依的状态。接着“朱草敷庭阴”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前句形成对比,暗示着希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仓卒拔剑前,眄睐愁予心”两句,诗人仿佛在紧急时刻做出了某种决定,但心中充满了忧虑和矛盾。这里的“拔剑”可能象征着对某种力量的反抗或自我保护的决心,而“愁予心”则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不安。
“岂独闇嘉祥,隐祸恐见侵”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即使表面上看似吉祥的事物也可能隐藏着潜在的危险。
“忌废忍不攫,负婴甘弃金”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面对道德与物质选择时的艰难抉择。一方面,他拒绝放弃原则(“忌废”),另一方面,他也愿意承受失去物质财富(“甘弃金”)的后果,体现了他对道德价值的坚守。
“至贵有不欲,天属诚所钦”表明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即使这些品质可能带来个人的牺牲,但他依然尊重并向往这样的生活态度。
最后,“美疢虽可甘,徒使百毒淫”总结了诗人的思考,即使美好的事物能带来暂时的满足,但最终只会导致更多的痛苦和伤害。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弱点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道德、欲望与牺牲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