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苦常如病,家和不见贫。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刘 隐 居 宋 /赵 希 迈 幽 居 杂 岭 云 ,清 过 晋 时 人 。学 苦 常 如 病 ,家 和 不 见 贫 。雪 消 崖 溜 急 ,春 近 烧 痕 新 。寒 烛 半 明 灭 ,通 宵 语 意 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溜急(liū jí)的意思:形容非常急迫,迫不及待。
明灭(míng miè)的意思:明亮和昏暗交替出现,形容光明的变化。
烧痕(shāo hén)的意思:指火焰燃烧后留下的痕迹,比喻事情留下的后患或不良影响。
时人(shí rén)的意思:指当时的人们,也可指现代人。
通宵(tōng xiāo)的意思:通宵指整夜不睡,彻夜不眠。
崖溜(yá liū)的意思:指拼命追求,冒着生命危险。
幽居(yōu jū)的意思:指安静、清幽的居住环境,也可引申为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
语意(yǔ yì)的意思:指言辞意义明确,表达准确。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山岭之间的高人形象,他的生活简朴而心境清静,如同晋代的隐士一般。诗人赞美了刘隐居刻苦学习的态度,即使生活艰难,也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追求,这使他内心富足,不因物质匮乏而感到贫困。春天来临,冰雪消融,山崖上的流水更加湍急,新露出的烧火痕迹映照出生机与活力。夜晚,寒烛微弱的光芒摇曳,他们两人彻夜交谈,言语真挚,情感深沉。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生活的刻画,展现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深沉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四
飘零乳儿失慈母,来归家山在阿堵。
瘴痾烝洗百念空,但有诗情磨未去。
虚名实祸车覆辙,道乡端与人间别。
膝穿木榻五十年,君看此翁亦雄杰。
送友人
幽人独负三尺琴,自谓羲皇得意深。
经年不肯鼓一曲,欲造千里求知音。
夕阳渡口西风起,黄叶纷纷坠秋水。
送君默默上孤舟,片帆忽举风波里。
此去吴中风物好,重复江湖我曾到。
桂子落时双涧秋,白猿啼处孤松老。
却入苕溪凡几里,连天震泽无穷已。
红蕖苞拆流水香,紫莼丝软鲈鱼美。
何时兴尽见归舟,古今客路多飘流。
孤云别鹤无踪迹,空听蝉声野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