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布席(bù xí)的意思:用布做的席子,比喻贫寒。
村童(cūn tóng)的意思:指农村中的孩子,也可比喻为天真无邪、纯真无邪的人。
蹉跎(cuō tuó)的意思:指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大尽(dà jìn)的意思:指尽力、竭尽全力。
斗柄(dǒu bǐng)的意思:指权力的掌握者、掌控者。
多日(duō rì)的意思:连续多天
焚香(fén xiāng)的意思:燃烧香烟以表示敬意或祈祷
今岁(jīn suì)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特指即将到来的新年。
历始(lì shǐ)的意思:历史的开始。
年春(nián chūn)的意思:指新年的春天,也用来比喻新的开始或希望。
取次(qǔ cì)的意思:取次指的是频繁地接连做事,形容行动迅速、连续不断。
谁家(shuí jiā)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人或事物。
太乙(tài yǐ)的意思:指道教中的一个高级神仙,也用来形容人的聪明才智。
无多(wú duō)的意思:没有多余的,没有剩余的
小除(xiǎo chú)的意思:小除是一个四字成语,意为小的除数,比喻小的力量可以克服大的困难。
阳律(yáng lǜ)的意思:阳律指的是阳光照耀下的法则。它表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遵循着自然规律,不可逆转。
野老(yě lǎo)的意思:指智慧、经验丰富的老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前五日的景象与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季节变换的韵味。
首句“视历始知今岁闰”,诗人通过查看历书得知今年是闰年,巧妙地引入了时间的概念,为下文的描述铺垫。接着,“闭门先得隔年春”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在冬末时节,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与感知,仿佛春的气息已经提前到来,给读者以温暖与希望。
“蹉跎大尽无多日,取次小除才半旬”两句,通过对比大月与小月的不同天数,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这里不仅体现了对时间的敏感观察,也蕴含着对生活琐碎细节的深刻体悟。
“野老焚香祠太乙,村童布席待庚申”描绘了一幅乡村节日的场景。老人虔诚地在神前祈祷,孩子们则满怀期待地准备迎接新年。这一画面温馨而富有传统色彩,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神灵的敬畏与对家庭团圆的重视。
最后,“谁家腊里吹阳律,冻谷寒消斗柄寅”两句,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变迁。在寒冷的腊月里,阳气开始复苏,冻结的谷物逐渐解冻,北斗星指向寅时,预示着新的生命与希望即将来临。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也象征着旧年的结束与新年的开始,充满了生命力与乐观向上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习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季节更替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岁在癸丑,张君尔常有《六十自慨》之作,以歌当哭,情见乎词,荏苒三年,迟未赓和。今次原韵,藉以书怀,不作寻常寿辞,谅亦张君所乐与也·其一
苍苍误我是儒冠,巢破遑言卵幸完。
几度归耕空有愿,一般家食竟难安。
忘年自古徵高谊,来日而今总大难。
江海萍飘三十载,赚人头白是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