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奥义(ào yì)的意思:指深奥的道理、精妙的方法或高深的学问。
才识(cái shí)的意思:指人具有很高的才华和广博的知识。
得君(de jūn)的意思:指得到君主的宠信和重用。
复古(fù gǔ)的意思:指回归古代风格、追求古典美的一种文化倾向。
古文(gǔ wén)的意思:
◎ 古文 gǔwén
(1) [classical literature]
(2) 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宣王太史 籀箸(今“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或异。—— 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
(3) 指秦以前的文献典籍
(4) [prose i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style]∶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
(5) [Chinese script before the Qin Dynasty(221-207B.C.)]∶汉朝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寡学(guǎ xué)的意思:学识贫乏,知识有限
金银(jīn yín)的意思:金银指的是贵重的金属,也可以泛指财富和财富的象征。
六代(liù dài)的意思:指家族的六代人,也可泛指辈分。
七篇(qī piān)的意思:指事情或文章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内容。
潜光(qián guāng)的意思:指暗中运作、暗中发展,形容事物在表面看起来平静无波,但内部却在秘密地发展变化。
清辉(qīng huī)的意思:明亮的光芒
通才(tōng cái)的意思:指全面才能出众,多才多艺。
万丈(wàn zhàng)的意思:形容高大、壮丽、浩大的景象或气势。
喜得(xǐ de)的意思:获得喜悦、欢喜的意思。
相继(xiāng jì)的意思:连续地接连发生或接连发展。
异书(yì shū)的意思:
珍贵或罕见的书籍。《后汉书·王充传》“著《论衡》八十五篇” 李贤 注引 晋 袁山松 《后汉书》:“ 充 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 蔡邕 入 吴 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 王朗 为 会稽 太守,又得其书,及还 许 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秘书监 牛宏 表请分遣使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縑一疋,校写既定,本还其主,由是人间异书,往往间出。”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二:“欲从 抱朴 传家学,应怪 中郎 得异书。”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文人好逞狡獪,或欲夸示异书……故往往託古籍以衒人。”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鱼鲁(yú lǔ)的意思:形容人的头脑简单,思维迟钝,不聪明。
中兴(zhōng xīng)的意思:指国家、民族或组织在困难时期经历挫折后重新崛起,兴盛发展的意思。
周复(zhōu fù)的意思:周而复始,不断重复。
- 鉴赏
这首诗《校毕归之》是宋代学者薛季宣的作品,通过诗句展现了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敬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联“倒墨扶周复古文,清辉万丈醇乎醇”,开篇即以“倒墨”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对古代文献的尊重与敬畏,仿佛在倒墨的过程中,古老的智慧与文化得以重新焕发光芒,如同万丈清辉,醇厚而珍贵。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珍视,也暗含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中所付出的努力与坚持。
颔联“七篇奥义远相继,六代潜光今又新”,进一步阐述了古代文献的深远意义和持续影响。这里的“七篇”可能指的是《尚书》中的七篇经典,“六代”则可能是指夏、商、周三代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秦、汉、三国等历史阶段。这两句诗强调了古代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即使是在历史的更迭中,这些思想与知识依然熠熠生辉,为后世提供了新的启示与灵感。
颈联“字假通才识鱼鲁,车惭寡学改金银”,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中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其中“字假通才识鱼鲁”可能借用了“鱼目混珠”的典故,意指在众多文献中识别真伪,需要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辨识能力。“车惭寡学改金银”则可能是作者自谦之语,表示自己学识浅薄,但愿意通过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如同将普通的车辆改装成金银打造的豪华车,寓意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可以提升自我,达到更高的学术境界。
尾联“异书喜得君无靳,此道中兴知有人”,表达了作者对于发现不同寻常的书籍或资料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学术复兴充满信心的态度。这里的“君”可能指的是书籍或资料本身,也可能是支持他学术研究的人或力量。最后一句“此道中兴知有人”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学术领域复兴的期待,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中,能够推动学术的发展,迎来新的繁荣。
综上所述,《校毕归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薛季宣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敬意,同时也蕴含了他对知识探索的渴望、对学术进步的期待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学者在学术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和对知识的无限热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