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带水中苔,船从树里催。
草声听岸过,沙色辨风回。
洲土长崩屋,村山或起台。
无论下与上,俱是离家来。
这首诗描绘了江上的景象,充满了自然的生动与宁静之美。
首句“缆带水中苔”,以“缆带”比喻船只的缆绳,形象地描绘出船只停泊在水中的情景,而“水中苔”则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古朴之感。接着,“船从树里催”,仿佛船只在茂密的树林中穿梭,暗示着航行的动态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草声听岸过,沙色辨风回。”这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展现了江边的自然景观。草声在耳边轻轻掠过,沙色随着微风的变化而变化,细腻地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洲土长崩屋,村山或起台。”洲土崩塌,房屋随之倾倒,村山间或许建起了新的台阁。这两句描绘了自然力量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蕴含了对变迁与重建的思考。
最后,“无论下与上,俱是离家来。”无论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无论是前往还是归来,都意味着远离家乡。这句话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一种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上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