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三绝句·其二》全文
- 注释
- 几变:多次变化。
雕墙:装饰华丽的墙壁。
烽:古代传递紧急信号的烽火。
指鹿:比喻混淆是非。
悠哉:悠闲自在的样子。
上皇:对前朝皇帝的尊称。
前车戒:前车之鉴,指历史教训。
骊山:秦始皇陵附近的一座山,曾有奢华的阿房宫。
祸胎:引发祸端的根源。
- 翻译
- 历经多次变迁,雕饰的墙壁已变为尘埃,曾经的烽火戏诸侯之事显得多么悠闲。
过去的皇上不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反而责怪骊山的奢华是灾祸的根源。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名为《骊山三绝句(其二)》。其中,“几变雕墙几变灰”表达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意境,通过对古代宫殿的描绘,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变化。“举烽指鹿事悠哉”则是在比喻,用古代军队举起烽火假装有敌情来欺骗百姓的情形,暗示着政治上的诡计多变和权谋。
“上皇不念前车戒”是说统治者不记取历史的教训,不从前人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最后一句,“却怨骊山是祸胎”,则是在表达对当前政治局势的不满,通过将骊山比作灾难的根源来隐喻统治者对问题的误解和归咎。
整首诗反映了苏轼对当时政局的深刻洞察和批判,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对于历史责任与警示的深切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齐天乐
东涂西抹寻常有,精灵可怜如许。
兜率天中,修罗海上,各是才人无数。魂兮记取。
那半壁青山,我佣曾住。
花月濛濛,魂来魂往定相遇。
多君今世相仿,东南三百载,屈指吟侣。
花叶书成,云萍影合,沟水无情流去。宾朋词赋。
好换了青灯,戒钟悲鼓。翻遍华严,忏卿文字苦。
水龙吟.頠家绣山《听琴听箫图》
红楼一角沈沈,那厢灯火秋娘院。
露寒花重,愁多指涩,酒醒人远。
蓦听离鸾,旋来泣凤,累人猜遍。
有相思两字,呼之欲出,秋意裂,冰纹断。
两下衷情低按。者沈吟、偿他凄怨。
分明不是,山重水叠,几痕纱幔。
六曲春星,二分明月,可怜齐转。
把芳心整起,兜衾傍枕,倘能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