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山上吟》全文
- 鉴赏
这首《西江月·山上吟》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此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千叶寒云护者,一緺流水环之。” 开篇即以“千叶”形容云朵之繁复,“寒云”则点出季节的冷冽,云层如同守护者般围绕着山峦,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緺”字在此处应为“緺”字之误写,实际应为“緪”,意指细丝或线,此处用来形容流水,形象地描绘了山间溪流环绕山体的生动画面。
“乱山横处亦堪诗。” 山峦起伏,错落有致,即便在看似杂乱无章之处,也能找到诗意的存在。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即使是最平凡的景色,在诗人眼中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索向天涯游子。” 这一句将视线转向远方,仿佛在呼唤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表达了一种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思念之情。
“古庙谒来曾记,板桥望处偏迷。” 古老的庙宇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而那座架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则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物,更蕴含了时间的流转与记忆的深刻。
“瘦驴到处葛巾欹。” 瘦驴在山间自由漫步,葛巾斜挂在驴背上,这一场景既展现了生活的简朴与自在,也暗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一幅倪迂画里。” 最后一句将整个画面比作倪瓒(倪迂)的画作,倪瓒是中国元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其作品以淡雅、疏朗著称。这里不仅赞美了董以宁笔下的山水之美,也暗含了对古代文人画风的追慕。
综上所述,《西江月·山上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山林间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