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行万里,来时未有期。
- 鉴赏
这首五言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
首句“一别行万里”,开门见山,点明了主人公与所爱之人之间的距离之遥,万里之隔,不仅空间上的遥远,也暗示了时间的漫长和未知。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化了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次句“来时未有期”,紧承上句,表达了对相聚时刻的渴望与不确定性。在离别之后,何时能再相见,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不安,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接着,“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两句,将时间具象化为一个月中的夜晚,强调了思念的持续性和无时无刻不在的心境。无论是在明亮的月光下,还是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如同月光一般,洒满心间,无法消散。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与思念相连,形象地表现了思念的强烈与普遍。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与思念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性中最为真挚的情感——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渴望重逢的强烈愿望。语言质朴而深情,情感表达丰富而深刻,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深的共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和吴骏卿
学道日已媮,干时心同懒。
同怀能几人,俛仰风雨散。
晚得吴王孙,抱衅戢高翰。
由来清庙质,不赋白石烂。
笑我尘土中,坐受微粟绊。
新诗中音会,天律度弦管。
未能载酒问,但作焚砚叹。
况闻翻贝叶,一悟了真幻。
文章乃儿剧,安用黑白判。
何时商略此,得酒不待劝。
寄题陈国器容膝斋
渊明乃畸人,游戏于尘寰。
南窗归徙倚,宇宙容膝间。
岂不念斗米,折腰谅匪安。
是非无今昨,飞倦会须还。
国器青云姿,逸志追孔鸾。
曲肱数椽底,尚友千载前。
规模琴书室,料理松菊缘。
心游万物表,了觉函丈宽。
念君方适越,昔至谁云然。
要知丘壑志,本出轩裳先。
琐闼丽宸居,追飞不云艰。
回车莫待远,泉石闻此言。
陈钦若时寓盘龙作诗寄之因纪吟咏之美
凛凛冰霜嚼齿牙,沈沈清夜咏檐花。
摩云气逸干星斗,落纸词妍带绮霞。
醉扫麝煤奔渴骥,困纡象管引秋蛇。
拟寻红树赓诗社,却日挥戈不许斜。
答普贤梦石纪梦授观音偈
补陀大土观世音,位超灌顶佛长子。
不取正觉不涅槃,大慈悲等众生界。
以如幻智入我梦,示身为石令我取。
入手光严觉即无,无中度我观音在。
俄而梦石一信通,授我大士栴檀像。
空无定居懒惰久,礼敬供养心常疏。
云何大士与梦石,不付他人惟付我。
譬如良医视患众,各随其病授其药。
空今病处正在懒,是故二彼用同时。
慈力欲我如观音,一身普现一切处。
辩才欲我如梦石,一法圆成一切义。
懒无根蒂当处平,道有萌芽随念长。
仰观仁意乃我愿,敢不再拜而钦承。
惟愿菩萨大慈悲,受我少分之供养。
戒品为香万行花,勇猛为幢坚固座。
愿云定水功德山,慧灯智日清凉月。
所陈妙乐皆法喜,所列珍羞尽禅悦。
一一遍满虚空界,念念出我清净心。
心无所住供亦然,是则名为无尽供。
普愿我等诸佛子,见佛尽作如己想。
而无彼己同异心,乃至梦中亦如是。
虽恒观世间如梦,而能广作诸佛事。
虽常观诸法如幻,而能力转大法轮。
当知如梦如幻法,非眼境界惟智境。
东山说偈梦石纪,见者悉成无上觉。
《答普贤梦石纪梦授观音偈》【宋·释慧空】补陀大土观世音,位超灌顶佛长子。不取正觉不涅槃,大慈悲等众生界。以如幻智入我梦,示身为石令我取。入手光严觉即无,无中度我观音在。俄而梦石一信通,授我大士栴檀像。空无定居懒惰久,礼敬供养心常疏。云何大士与梦石,不付他人惟付我。譬如良医视患众,各随其病授其药。空今病处正在懒,是故二彼用同时。慈力欲我如观音,一身普现一切处。辩才欲我如梦石,一法圆成一切义。懒无根蒂当处平,道有萌芽随念长。仰观仁意乃我愿,敢不再拜而钦承。惟愿菩萨大慈悲,受我少分之供养。戒品为香万行花,勇猛为幢坚固座。愿云定水功德山,慧灯智日清凉月。所陈妙乐皆法喜,所列珍羞尽禅悦。一一遍满虚空界,念念出我清净心。心无所住供亦然,是则名为无尽供。普愿我等诸佛子,见佛尽作如己想。而无彼己同异心,乃至梦中亦如是。虽恒观世间如梦,而能广作诸佛事。虽常观诸法如幻,而能力转大法轮。当知如梦如幻法,非眼境界惟智境。东山说偈梦石纪,见者悉成无上觉。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4167c6cba743b9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