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逢阴壑尽,云抱晓岩虚。
亭在因人重,山深与世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圆悟所作的《题秦君亭》。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名利的淡泊态度。首句“昔只为吟隐”表明诗人曾经因为追求诗歌创作而选择隐居,接着“偶然依佛居”暗示他后来选择了佛教作为精神寄托。诗中“路逢阴壑尽,云抱晓岩虚”描绘了山中幽深宁静的景象,阴壑和晓岩的空旷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感觉。
“亭在因人重,山深与世疏”进一步强调了亭子的存在是因为人的重视,而深山的僻静则远离了世俗的纷扰。最后两句“倘怀名利念,到此欲何如”,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如果心中仍有名利之念,面对这样的环境会作何感想,暗示出对于名利之心的否定和对清静生活的推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秦君亭的环境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具有一定的禅意和哲理。
勤恪督楚时,吾祖同疆寄。
大难适初夷,急在培元气。
抚臣职治民,地与益阳异。
推贤本公忠,刚柔亦互济。
不争赫赫名,岂恤悠悠议。
奏牍兹具存,经画皆至计。
国家建行省,命官有深意。
元丰议省并,祇以便专恣。
荆襄据上流,承平慎择帅。
奈何任无赖,轻举江东弃。
始信古人言,将亡必多制。
与君籍金闺,通家逮四世。
白首役汗青,同舟话故事。
连楹赐书在,骏烈惭弗嗣。
倾阳一寸心,何补东隅逝。
万方困虐政,生民日憔悴。
岂独岘山碑,过者为堕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