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斲轮处,犹有读书僧。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方将(fāng jiāng)的意思:指将要成为某种角色或担任某种职责的人。
葛藤(gé téng)的意思:比喻事物纷乱、错综复杂,难以解开。
将理(jiāng lǐ)的意思:将理是指将道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即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
良朋(liáng péng)的意思:指良好的朋友或亲密的伙伴。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三冬(sān dō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冬天。
上乘(shàng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的品质或水平达到了最好的程度。
俗物(sú wù)的意思:指平凡、普通的东西或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成鹫在借园中借书阅读的情景,充满了对书籍和知识的珍视与热爱。首句“所贵遮吾眼,方将理葛藤”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摆脱生活中的琐碎烦恼,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接着,“谁知斲轮处,犹有读书僧”则暗示了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读书之人总能在日常中发现知识的光芒。
“三冬无俗物,千古得良朋”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书籍作为良师益友的角色,无论是在严寒的冬季还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书籍都能给予人智慧和陪伴。最后,“翻笑东林老,逢人说上乘”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过于高谈阔论、自以为是的人的讽刺,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真正知识和智慧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史馆閒题二首·其一
骑马到画省,冠佩趋几筵。
岂但文字美,所乐长官贤。
京国足府寺,金谷相百千。
飞书日杂遝,奔命惧不先。
肃肃馆阁严,操瓢绩简编。
上有日月光,下有草木妍。
森罗大象列,俟此言语宣。
蹇予昧儒学,群髦辱官联。
遭逢赖明世,益喜身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