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痛(āi tòng)的意思:极度悲伤和悲痛。
半壁(bàn bì)的意思:指某个整体的一部分,通常用来形容两个相对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来手(lái shǒu)的意思:指人的技艺或能力非常高超,出手迅猛,让人难以防备。
面面(miàn miàn)的意思:形容事物全面、各个方面都有。
全盛(quán shèng)的意思:达到最高点,极盛的状态
人言(rén yán)的意思:指别人的言论、议论。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士论(shì lùn)的意思:士论指的是士人之间的辩论或争论。
手诏(shǒu zhào)的意思:指皇帝亲笔写的诏书,也泛指由上级领导亲自写的命令或指示。
危竿(wēi gān)的意思:指处境危险,面临巨大挑战或危险的情况。
卧榻(wò tà)的意思:指在卧榻之侧,不容许他人打鼾入睡。形容人在卧床休息时,容不得他人打扰。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学士(xué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学问非常丰富,知识渊博。
犹如(yóu rú)的意思:形容两者之间非常相似或相仿。
宰臣(zǎi chén)的意思:指担任宰相或高级官员的人,也用来形容权势显赫的人。
战骨(zhàn gǔ)的意思:指战场上所流的鲜血和战士们的骨骸,比喻为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荣辱而英勇战斗。
遮眼(zhē yǎn)的意思:遮住眼睛,不愿看到或面对现实。
治安(zhì ān)的意思:形容社会秩序稳定,治安良好。
祖宗(zǔ zōng)的意思:指祖先,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 翻译
- 战场上尸骨堆积如山,鲜血还未干涸,伤口被修补,只为遮住视线,连肉都挖去。
以往皇帝的手诏充满真实的悲痛,最近人们传言国家已经安定。
夜晚探访宰相,忧虑于自己的安危,白天邀请学者讨论国家的危险局势。
即使祖辈们在全盛时期也面临这样的困境,如今国家半壁江山,四面八方皆是寒风。
- 注释
- 战骨:战场上的尸骨。
如山:像山一样多。
血未乾:鲜血还未干。
剜:挖去。
手诏:皇帝的手令。
真哀痛:真正的悲痛。
间者:最近。
治安:国家安定。
夜访:夜晚拜访。
宰臣:宰相。
忧卧榻:忧虑自己的安全。
危竿:危险的局势。
全盛:全盛时期。
半壁江风:国家半壁江山。
面面寒:四面八方的寒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事的残酷与国家的艰难处境。首句"战骨如山血未乾"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出战场的惨烈和士兵们的牺牲,鲜血淋漓的战骨堆积如山,尚未干涸。第二句"补疮遮眼肉都剜"进一步刻画战争的无情,形容为了疗治伤口甚至不惜切肤之痛。
诗人通过"向来手诏真哀痛"表达了对朝廷上层对战事的忧虑和悲痛之情,他们虽然发布诏书表达哀痛,但现实的严峻并未因此而改变。"间者人言已治安"暗示了民间对于局势的不安,人们虽然期盼安宁,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夜访宰臣忧卧榻,昼延学士论危竿"两句,写出了统治者彻夜难眠,白天还要与学者讨论国家的安危,显示出他们的焦虑和责任感。"危竿"一词寓指国家的存亡如同一根摇摇欲坠的竹竿,随时可能倾覆。
最后两句"祖宗全盛犹如此,半壁江风面面寒"以祖宗盛世的回忆与当前的衰败景象作对比,感叹即使在祖宗全盛时期,也感受到如今半壁江山的凄凉,江风吹过,寒意刺骨,寓意国家的衰落和人心的寒冷。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战乱带来的社会创伤,以及统治者和知识分子面对危机的无奈与忧虑,展现了宋末元初动荡时期的复杂社会面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閒咏
荡荡喧皆寂,憧憧静亦纷。
寸田参要道,大块是真文。
学字不知倦,耽书岂为勤。
春台方骀荡,与物共含欣。
读朱子全书
少时慕才华,研精味辞藻。
微言探月窟,逸兴横云表。
措思每废餐,兀兀忘昏晓。
虽云俗虑无,却被诗魔扰。
至理在目前,弃而求深窈。
旷荡无所归,怅怅盈怀抱。
近读文公书,习气从兹扫。
因知九仞山,一篑功不少。
作此聊自讼,讵足云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