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动而常寂,处暗而愈明。
正按傍提有据,真慈妙应无穷。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以及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
首句“居动而常寂”,描绘了一种动静相融的状态,即在日常的行动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不因外界的变动而动摇内心的平静。这种“常寂”并非指完全的静止或无为,而是指在动态生活中保持心灵的纯净与清明。
接着,“处暗而愈明”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光明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即使身处黑暗之中,内心依然能够照亮周围,展现出内在的光明与智慧。这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洞察,更是对内心世界深刻理解的体现。
“不堕二边机,当头谁敢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极端思想或对立观念的超越。在面对事物时,不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之中,而是寻求更为全面、和谐的理解。这种态度如同面对挑战时,敢于直面而不被轻易触及,体现了坚定的自信与智慧。
“正按傍提有据,真慈妙应无穷”最后两句,强调了正确的指导与实践的重要性,以及慈悲与智慧的无限可能。这里的“正按”意味着遵循正确的原则与方法,“傍提”则可能指的是辅助性的引导或启示。而“真慈”则是指真正的慈悲心,它能够以无限的智慧应对各种情境,创造出无穷的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内心的修养、智慧的应用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自我、实现和谐共生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