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身随取止,一室冷如冰。
雨粘初藓壁,风谢欲花灯。
岂是无家者,甘为有发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作为旅居之人,在夜晚所感受到的孤寂与清冷。首句“客身随取止”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不定,而“一室冷如冰”则渲染出环境的寂静和寒意。诗人借景抒怀,“景远吟何托”,感叹在遥远的景色中找不到共鸣,情感疏离使得梦境也变得稀少。
接下来的“雨粘初藓壁,风谢欲花灯”通过细腻的观察,写出了雨滴附着在青苔墙上的情景,以及微风吹过,仿佛连灯火都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这两句寓含了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对温暖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岂是无家者,甘为有发僧”,诗人自问,难道真的是因为无家可归才选择这样的生活吗?他宁愿做一个有发的僧人,似乎在暗示自己并非真的心甘情愿过这种清苦的生活,而是出于无奈或追求某种精神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清夜》以清冷的环境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对家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生活的微妙态度。
人生有良愿,莫如翁姥健。
生儿无令名,虽寿安足荣。
七岁燕山道,重来见秋草。
十月到官衙,蟹肥霜菊华。
古称远游苦,今知远游乐。
来去何翩翩,云中度双鹤。
稀年具庆稀,勿轻莱子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