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苏幕遮.其四用范希文韵》
《苏幕遮.其四用范希文韵》全文
明 / 龚鼎孳   形式: 词  词牌: 苏幕遮

香城歌舞地。明月金宵,偏照双峰翠。

一夜碧蟾凉似水,为送春归,特到红窗外。

五更千叠思,对月端详不许垂杨睡。

珠箔檀肩长共倚。断鼓零箫,迸入留春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许(bù xǔ)的意思:不允许,禁止

垂杨(chuí yáng)的意思:指柳树垂下的枝叶。比喻形态柔美、姿态优雅。

春归(chūn guī)的意思:春天回来了。

端详(duān xiɑng)的意思:仔细地看,凝视,注视。

对月(duì yuè)的意思:指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对着同一轮明月,象征着相思、思念。

歌舞(gē wǔ)的意思:形容欢乐繁盛,喧闹热闹。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偏照(piān zhào)的意思:指阳光或灯光斜照,只照亮一部分,比喻只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千叠(qiān dié)的意思:形容纸张、布料等叠加成千上万层的样子。

送春(sòng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离去,夏天的到来。

五更(wǔ gēng)的意思:指天亮前的最后一刻,也指深夜。

香城(xiāng chéng)的意思:指美好、宜人的城市或地方。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珠箔(zhū bó)的意思:形容非常华丽、美丽的东西。

鉴赏

这首明代末期清朝初年的词作《苏幕遮·其四用范希文韵》是龚鼎孳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繁华与寂寥交织的夜景,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粉香城歌舞地"开篇,形象地勾勒出一个热闹的都市夜晚,充满了脂粉香气和歌舞升平的景象。"明月金宵,偏照双峰翠",明月高悬,特别照耀在两座青翠的山峰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与城市的喧嚣形成对比。

"一夜碧蟾凉似水,为送春归,特到红窗外",碧绿的月亮如水般清凉,似乎特意降临在红色窗户外,为春天的离去送行,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情。"五更愁千叠思,对月端详,不许垂杨睡",五更时分,词人对着明月深陷思念,连垂柳也似乎因他的愁绪而难以入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和哀愁。

"珠箔檀肩长共倚",词人与佳人依偎在一起,但即使如此,也无法排解内心的愁苦。"断鼓零箫,迸入留春泪",零落的鼓声和箫声仿佛刺破了夜的寂静,直击词人心扉,引发了他深深的离别之泪。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月色、景色和人物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词人对繁华与落寞、欢乐与哀伤的深刻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龚鼎孳

龚鼎孳
朝代:明   字:孝升   籍贯:安徽合肥   生辰:1634年

龚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安徽合肥人。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龚鼎孳在兵科任职,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明代谏官多好发议论,擅于弹劾别人。龚鼎孳在明亡后,可以用“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形容。气节沦丧,至于极点。风流放荡,不拘男女。
猜你喜欢

咏菊二首

院落秋深数菊丛,缘花错莫两三蜂。
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

(0)

自舒州追送朱氏女弟憩独山馆宿木瘤僧舍明日

晨霜践河梁,落日憩亭皋。
念彼千里行,恻恻我心劳。
揽辔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寒流咽欲绝,鱼龟久已逃。
暮行苦邅回,细路隐蓬蒿。
惊麏出马前,鸟骇亡其曹。
投僧避夜雨,古檠昏无膏。
山木鸣四壁,疑身在波涛。
平明长安岭,飞雪忽满袍。
天低浮云深,更觉所向高。

(0)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二——御沟

渺渺金河涨欲平,数支分绿报清明。
常萦辇路漂花去,更引流杯送酒行。
静见金舆穿树影,清含玉漏过墙声。
衰颜一照自多感,回首江南春水生。

(0)

次韵杏花三首

只愁风雨劫春回,怕见枝头烂熳开。
野鸟不知人意绪,啄教零乱点苍苔。

(0)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三——幕次忆汉上旧居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0)

次韵徐仲元咏梅二首

溪杏山桃欲占新,高梅放蕊尚娇春。
额黄映日明飞燕,肌粉含风冷太真。
玉笛悲凉吹易散,冰纨生涩画难亲。
争妍喜有君诗在,老我翛然敢效颦。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