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宿僧寺三首·其一》
《重宿僧寺三首·其一》全文
明 / 李昌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人稀院静户长扃,清磬泠泠已厌听。

欲涤平生尘土念,半函圆觉贝多经。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户长(hù cháng)的意思:指家庭的主要负责人,也指一家之主。

泠泠(líng líng)的意思:形容风声、水声等清脆悦耳。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生尘(shēng ché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长时间不使用而积灰尘,也比喻人长时间不接触外界而落后或陈旧。

圆觉(yuán jué)的意思:指人的心地善良,慈悲宽厚。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重宿僧寺三首(其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僧寺景象。首句“人稀院静户长扃”,通过“人稀”和“院静”两个词,展现了寺庙中人迹罕至、环境清幽的特点,而“户长扃”则进一步强调了僧寺的封闭与宁静,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

次句“清磬泠泠已厌听”,描绘了磬声悠扬但诗人却感到有些厌倦,这反映出诗人内心可能在寻求更深层次的平静,对世俗的喧嚣有所超脱。磬声本是僧侣修行的伴奏,此处的“已厌听”暗示了诗人对心灵净化的渴望。

最后两句“欲涤平生尘土念,半函圆觉贝多经”,表达了诗人想要洗涤心中尘世杂念的愿望,他希望通过研读佛经——“贝多经”来达到内心的圆融觉悟。这里的“半函”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学习的专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僧寺为背景,通过描绘环境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昌祺

李昌祺
朝代:明   字:昌祺   号:侨庵   籍贯:白衣山   生辰:1376~1452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猜你喜欢

登本觉寺追次苏韵

支公驻锡此祗林,藓剥残碑尚可寻。

三过音尘俱是幻,当年世故总成今。

谈经却忆莲华舌,卜隐长怀薜荔心。

徙倚清晖忘去住,满庭花雨正秋深。

(0)

送监中琉球官生郑氏兄弟

孤帆悬涨海,万里任归潮。

龙女时捐佩,鲛人或卖绡。

烟氛混晴雨,霞色变昏朝。

岛屿过蟠木,寻春一系桡。

(0)

诸将四首·其二

朔马前驱摧紫塞,材官北面守黄河。

风尘不断千山动,浑脱相牵一苇过。

(0)

金山寺同赵沧江高铁溪登楼晚酌

万里风波拍楚天,江楼突起暮生烟。

钵龙带雨初归洞,野鹤巢云不记年。

双塔影随尘劫尽,一泉名与古人悬。

白莲拟结他年社,漱石亭前共借眠。

(0)

雪夜过妙光寺

朔云卷水气凭陵,此夕山阴兴已乘。

高笠短蓑还出浦,满湖风雪夜寻僧。

(0)

赠范鍊师

琳宫潇洒胜蓬瀛,此日重来感物情。

石径雨馀苍藓合,洞门春尽白云生。

坐临浅水鸥相狎,行傍空岩鹤自迎。

却羡步虚坛上月,夜深犹弄紫箫声。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