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元祐际,大有畏称人。
《题钱维城画苏轼舣舟亭图·其三》全文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历史与艺术交融的画面,通过题咏钱维城所绘的苏轼舣舟亭图,展现了对古代文豪苏轼及其作品的深刻敬仰与缅怀之情。
首句“一例野亭子”,以朴素之语勾勒出苏轼舣舟亭的自然环境,野亭子虽简朴,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次句“因苏千载新”,点明了亭子之所以被赋予新的生命,是因为与苏轼这位千古文豪紧密相连,苏轼的光辉形象为这亭子增添了无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接下来,“岂知元祐际,大有畏称人”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苏轼在元祐年间(北宋时期)的影响力。元祐年间,苏轼的政治生涯经历了起伏,但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并未因此而减损,反而更加熠熠生辉。这里“畏称人”不仅指人们对苏轼的敬畏,更体现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和广泛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苏轼舣舟亭的描绘,以及对苏轼个人历史贡献的赞颂,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文人的深切敬意和怀念。诗中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物,既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他对后世的影响,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题画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