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种树》
《种树》全文
清 / 蒋春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长养春晖他年百围

行容远岫密意柴扉

众鸟欣所托,暮鸦寒未归。

枌榆故乡物,相见依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围(bǎi wéi)的意思:形容围攻或包围的力量非常强大。

柴扉(chái fēi)的意思:指家中的大门或门扉。

长养(cháng yǎng)的意思:长期抚养,长时间的培养。

春晖(chūn huī)的意思:春天的阳光。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密意(mì yì)的意思:秘密的意思或含义。

他年(tā nián)的意思:他年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年,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年份。

相见(xiāng jiàn)的意思:彼此见面,相互相见。

乡物(xiāng wù)的意思:乡村的物品,指乡村的土特产或特色物品。

行容(xíng róng)的意思:指外貌、仪态、风度等方面的容貌和风貌。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远岫(yuǎn xiù)的意思:比喻目标或远方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树木生长过程的观察与思考,以及树木在自然环境中的角色与意义。开篇“长养待春晖,他年尽百围”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树木从幼小到茁壮成长的过程,期待着春天的温暖给予其生长的力量,最终成长为百围之巨,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壮大。

接着,“疏行容远岫,密意护柴扉”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树木在自然景观中的位置与作用。树木不仅为远方的山峦提供了背景,也守护着家门,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疏朗的树木与连绵的山峰形成对比,而树木的“密意”则体现了它们对家园的保护之情。

“众鸟欣所托,暮鸦寒未归”则通过鸟类的视角,表现了树木作为栖息之所的重要性。众鸟因树木的存在而感到欣喜,它们在这里找到了安全的避风港。而“暮鸦寒未归”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未能及时归巢的鸟儿的关切。

最后,“枌榆故乡物,相见更依依”将主题升华至对故乡的怀念与依恋。枌榆作为故乡的象征,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每一次相遇都充满了深情与不舍。这不仅是对树木的赞美,更是对故乡、对根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树木在自然界中的独特价值,以及它们与人类情感的深刻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故乡的深切感悟。

作者介绍
蒋春霖

蒋春霖
朝代:清   字:鹿潭   籍贯:江苏江阴   生辰:1818~1868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咸丰中曾官至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毁诗而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年间兵事(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特多感伤之音,有”词史“之称。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烬余稿》。
猜你喜欢

送赵㞦秘书还钱塘

世人何局促,奔走鬓苍苍。

闻道馀杭守,独游何有乡。

禅心朝吐月,元气夜生光。

清静安罢瘵,宽仁服暴强。

声名高一世,风采见诸郎。

谒帝朱为绂,还家綵作裳。

经过留画舫,谈笑接清觞。

问讯颜依旧,峥嵘岁自长。

人生真几许,世味不堪尝。

归去闻诗罢,求余却老方。

(0)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

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

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

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0)

送青州签判俞退翁致仕还湖州

不作清时言事官,海邦那复久盘桓。

早依莲社尘缘少,新就草堂归计安。

富贵暂时朝露过,江山故国水精寒。

宦游从此知多事,收取《楞伽》静处看。

(0)

春阴

春后谁令百日阴,雨淫风横两相侵。

天公未有惜花意,野老空存念麦心。

共怪丛筠亦黄落,终怜老桧独萧森。

过中不克阳安在,夏旱前知未易禁。

(0)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其一

老罢子卿还属国,功成定远恨阳关。

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

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

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

(0)

初葺遗老斋二首·其二

为留十步南墙竹,莫怪门前鸟雀多。

陋巷何妨似颜子,势家应未夺萧何。

诗书懒惰何曾读,气息调匀不用呵。

多病从来少宾客,杜门今复几人过。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