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此君(cǐ jūn)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非常突出、出众。
沮溺(jǔ nì)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困惑。
人群(rén qún)的意思:形容人群非常多,数量庞大。
日观(rì guān)的意思:观察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养浩(yǎng hào)的意思:培养人才,使其才华出众
异人(yì rén)的意思:指与众不同的人,与常人不同的人物。
隐沦(yǐn lún)的意思:隐退或沉没。形容人才被埋没或默默无闻。
渊源(yuān yuá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源、来历或深厚的背景。
日观峰(rì guān fēng)的意思:指在某个特定时间或时刻观察某一事物,抓住其最高点或最佳时机。
- 注释
- 日观峰:指泰山的日观峰,古代文人常以此地象征隐逸高洁。
隐沦:指隐居避世或有德才但不仕的人。
岂同:怎能相同,表示对比。
沮溺:传说中的两位隐士,比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异人群:与众不同的群体,这里指世俗人群。
轲:孔子的字,此处借指孔子的品德。
养浩:涵养浩然之气,指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雄能默:雄伟的人能保持沉默,形容深沉内敛。
渊源:深远的根源,比喻深厚的文化底蕴或品德根基。
此君:对有德才之人的尊称,此处指隐逸之人。
- 翻译
- 在日观峰前寻访隐逸之人,怎能与沮溺那样的人一样,选择与众隔绝。
孔子能够涵养深厚的道德,沉默寡言,如今在这里又见到这样的人才。
- 鉴赏
在这首诗中,孔道辅以“访隐”为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之美,以及自己与隐者孙明复的交流,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精神自在的意境。
首句“日观峰前访隐沦”,设置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通过“日观”二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同时,“访隐沦”表明了诗人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游览,而是要寻找那些隐藏在深山中的高洁之士。
紧接着的“岂同沮溺异人群”,则强调了隐者与世俗之人不同,"沮溺"指的是混乱和污浊,这里用来形容世间纷扰复杂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隐者的仰慕,他们不为世俗所困,如同清流般自在。
第三句“轲能养浩雄能默”,是对隐者品格的进一步描绘。“轲”和“雄”都是形容词,分别指的是宽广和坚强,这里用来赞美孙明复不仅有着开阔的心胸,而且能够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沉默与坚定。
最后一句“我今复渊源见此君”,则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深刻理解和敬仰。“渊源”意味着深远且难以捉摸,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孙明复品格的感受,表明诗人在与之交流中,深刻体会到了他的高尚品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水之美和隐者的高洁,构建了一种超然物外、精神自得的人生境界,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洁人格的赞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