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焦提学往贵州》
《送焦提学往贵州》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书生法吏,犹跨五花骢

山徭迎汉使,海国王风

俎豆夷酋识,侏离译语通。

尔乡有名宦好去文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法吏(fǎ lì)的意思:指明正直公正的官员或法官。

非法(fēi fǎ)的意思:违反法律的行为

海国(hǎi guó)的意思:指海外的国家或地区。

好去(hǎo qù)的意思:指地方好,环境优美,适合前往或居住。

花骢(huā cōng)的意思:形容马匹色彩艳丽、毛发光泽好的样子。

名宦(míng huàn)的意思:指名声显赫、地位尊贵的官员或士人。

书生(shū shēng)的意思:指有学问但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人。

王风(wáng fēng)的意思:指古代君王的风度和风范。

文翁(wén wēng)的意思:指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的人。

五花(wǔ huā)的意思:形容物品或事物的各个部分都很精美或很好。

学文(xué wén)的意思:学习文化知识

译语(yì yǔ)的意思:指通过翻译将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能力或技巧。

有名(yǒu míng)的意思:有名指的是名声大,广为人知。

侏离(zhū lí)的意思:形容事物相距很远,不能相互联系或接触。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五花骢(wǔ huā cō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色彩斑斓、花纹繁多。

鉴赏

此诗《送焦提学往贵州》是明代文学家唐顺之所作,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对友人赴任之地的深切关怀与勉励之情。

首句“书生非法吏,犹跨五花骢”,以“书生”与“法吏”的对比,形象地刻画了友人虽为书生,却即将步入官场,肩负重任的形象。同时,“五花骢”作为古代名马的象征,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挑战与荣耀的旅程。

接着,“山徭迎汉使,海国被王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人的新任之地比作“山徭”与“海国”,既描绘了其地理位置的偏远与独特,也暗含了友人将面对的异域文化与环境的挑战。而“汉使”与“王风”的引用,则体现了朝廷对友人的重视与期待,以及友人将带来的文明与进步。

“俎豆夷酋识,侏离译语通”则进一步展示了友人将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与沟通挑战。通过“夷酋”与“侏离”的描述,突出了友人需要与不同民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而“识”与“通”二字,则表达了对友人智慧与能力的高度肯定。

最后,“尔乡有名宦,好去学文翁”一句,是对友人的直接勉励。文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官员,以其教化地方、兴办教育的功绩而闻名。此处借文翁之事,鼓励友人在新的职位上不仅要有卓越的政务能力,更应注重教化与文化的传播,成为一方的良师益友。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即将面临挑战的关切,也有对其未来成就的期许,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仲明还自杭戏与弈棋

人自西湖南荡归,定无尘土染征衣。

山间醉把纹楸戏,还共清晖对落晖。

(0)

简人求酒二首·其一

儿曹昨过故人家,归说渠侬酒味佳。

闻道得之王录事,题诗聊代夜能赊。

(0)

仲可出刘武子行卷因题

绮窗春思入钟山,日日江云草树间。

不觉东风吹酒醒,宝香犹煖玉笙寒。

(0)

过野趣

晚窗持酒对梅花,山色吹寒入岁华。

冰水溪南南涧曲,行吟閒过两三家。

(0)

送昌甫盖前晚独立涧上看桃花初开意思正适时见昌甫来也·其二

恨不追随到玉山,笋舆咿轧可怡颜。

诗情酒兴复几许,春在花光草色间。

(0)

昌甫梦中有句和韵答寄·其二

人是梅花梅是人,似谈如见景常新。

花香直入人肌骨,寤寐成香孰比伦。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