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去愁衣薄,虫声渐近床。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九 月 望 夜 明 /传 慧 节 去 愁 衣 薄 ,虫 声 渐 近 床 。偶 然 林 下 坐 ,早 见 草 头 霜 。寒 月 明 如 此 ,浮 云 掩 不 妨 。通 宵 照 萝 壁 ,忘 却 夜 初 长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草头(cǎo tóu)的意思:草头指的是草的顶部或头部,引申为最高的位置或最高的地位。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偶然(ǒu rán)的意思:偶然指的是不经意间发生的、不可预测的事情。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通宵(tōng xiāo)的意思:通宵指整夜不睡,彻夜不眠。
忘却(wàng què)的意思:指遗忘或淡忘某事或某人。
下坐(xià zuò)的意思:下坐是指离开原来的位置或地位,让给别人。也可以指被迫离开原有的位置或地位。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宁静与清冷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中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和内心情感的微妙波动。
首句“节去愁衣薄”,点明季节转换,衣物渐薄,暗示着秋天的凉意已深,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接着,“虫声渐近床”一句,以听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虫鸣声逐渐靠近床边,仿佛是自然界的声音在回应着人的存在,增加了环境的生动感。
“偶然林下坐,早见草头霜”描绘了诗人不经意间在林下停留,便早早地看到了草尖上的霜花,这一景象既突出了秋夜的寒冷,也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通过“偶然”二字,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寒月明如此,浮云掩不妨”则展示了月光的皎洁与云彩的轻盈,即使有浮云遮挡,也无法完全掩盖住月光的明亮,象征着即便生活中有种种阻碍,光明与希望依然存在。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情感的深度。
最后,“通宵照萝壁,忘却夜初长”将目光转向了墙壁上的藤蔓,月光洒满墙面,让诗人暂时忘记了夜的漫长,沉浸在自然美景带来的宁静与舒适之中。这一句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更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沉浸与享受,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深秋夜晚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林笋复生
春寒侵竹竹憔悴,父老皆云未尝记。
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
从地涌出长如人,一一便有凌云气。
吾家老圃倦栽接,但以岁寒相妩媚。
一朝纷纷看黄落,嵇阮相过无醉地。
阴阳往复知有数,已病还瘳非即死。
呼童径语邻舍翁,种竹未改当年意。
姚黄左紫终误人,千叶重台定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