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道山(dào shān)的意思:指人们的道德修养高尚,品德正直,行为端正,具备崇高的道德风范。
端阳(duān yáng)的意思:端阳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别称,也称为重阳节。端阳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和祭祀祖先的节日。
飞泉(fēi q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奔涌迅猛。
焚香(fén xiāng)的意思:燃烧香烟以表示敬意或祈祷
逢时(féng shí)的意思:逢时意为遇到合适的时机,表示抓住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
来生(lái shēng)的意思:指来世、来世的生活。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磐石(pán shí)的意思:指稳固如磐石的支撑力量,比喻坚定不移的支持或依靠。
僧供(sēng gòng)的意思:指尊敬佛教僧人供养香火和物品。
时节(shí jié)的意思:指特定的季节或时期,也可指特定的时机。
外尘(wài chén)的意思:指远离尘嚣、清净自然的地方,也比喻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
忘味(wàng wèi)的意思:指忘记了原本的味道,比喻经历了时间的冲刷或变故后,对事物的感受、记忆、情感等逐渐淡漠或消失。
倚杖(yǐ zhàng)的意思:用手扶着拐杖作为支撑,形容老年人行走时的姿态。
云壑(yún hè)的意思:指山势高峻,峰峦重叠,宛如云海和深峡相交的地方。也比喻事物的高远和壮丽。
中日(zhōng rì)的意思:指日中天,形容事物达到最高点或最好的状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午后在松坛静坐,享受清幽环境的情景。首句“竹里风来生昼凉”,以竹林中的微风带来清凉,营造出宁静的氛围。接着“况逢时节近端阳”点明时令,预示着端午节将至,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息。
“也知城外尘能少,却道山中日更长”两句,对比城市与山间的环境,表达了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城市虽少尘嚣,但山中时光似乎更为悠长,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云壑飞泉频倚杖,松坛磐石漫焚香”描绘了诗人倚杖于云雾缭绕的山间,聆听飞泉之声,焚香于松坛磐石之上,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里通过具体的活动,如倚杖、听泉、焚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老僧供茗浑忘味,好向嵩峰问溥光”则通过与老僧的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禅意的理解。老僧提供的茶水,让诗人忘记了其味道,这或许象征着在自然与禅学中找到的精神满足。诗人希望向嵩峰(嵩山)的高僧请教,寻求更深的智慧与启示,体现了他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境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三子赠答诗·其三
宿世随国贰,入山求正觉。
岂以元舅尊,而终縻尔爵。
仙庵对忍辱,净土崇极乐。
鹙子等诞身,迦陵鸣在壳。
幸于五人中,得度自超跃。
净名来妙喜,不二非扃钥。
龙卿勿矜庄,东方休善谑。
皈兹三世佛,诏尔无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