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上墙如墨画,泉声到枕当琴鸣。
谁知汎爱为身累,始信无求得梦清。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触目(chù mù)的意思:形容景象或事物引人注目、令人震撼。
感慨(gǎn kǎi)的意思:感叹内心的激动和思考
耕桑(gēng sāng)的意思:指农民耕种田地和养蚕的劳动。
上墙(shàng qiáng)的意思:指被贴在墙上的文字或图片,比喻被普遍传播或公开展示。
升平(shēng píng)的意思: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没有战乱和动乱的状态。
送迎(sòng yíng)的意思:送行和迎接。
为身(wéi shēn)的意思: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身体健康而不顾他人的感受或利益。
这首诗《适兴》由清代诗人王松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生活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联“人閒境静道心生,日掩柴门废送迎”,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宁静与心境的平和。闲居于人少之处,四周环境寂静,心灵也随之宁静下来。日落时分,关闭柴门,不再迎来送往,更显出内心的超然与淡泊。
颔联“竹影上墙如墨画,泉声到枕当琴鸣”,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之美。竹影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如同一幅水墨画,生动而富有诗意。泉水潺潺流过,声音传至枕边,仿佛是大自然的琴音,让人心灵得到洗涤。
颈联“谁知汎爱为身累,始信无求得梦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泛滥的爱心有时会成为身心的负担,只有放下过多的欲望,才能获得心灵的清明与宁静。
尾联“触目不须轻感慨,耕桑也是答升平”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面对世间万物,无需轻易感慨,因为耕种与收获本身就是对盛世和平的最好回应。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简单生活哲学的追求。
整体而言,《适兴》一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淡泊名利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生活智慧。
白石何凿凿,苍松何历历。
吁嗟世上人,崇朝不谋夕。
安能抱一经,终岁长局蹐。
高踞要路津,咳唾惊霹雳。
天威下严霜,须臾不可测。
华亭鹤唳悲,黄犬安可得。
膏明长自煎,泉甘每先竭。
何如保良贵,千秋谁复易。
龙华劫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
五万春花如梦过,难遣些些春恨。
帐亸春宵,枕敧红玉,中有沧桑影。
定山堂畔,白头可照明镜。
记得肠断江南,花飞两岸,老去才还尽。
何不绛云楼下去,同礼空王钟磬。
青史闲看,红妆浅拜,回护吾宗肯。
漳江一传,心头蓦地来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