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郊杂韵六首·其六》
《南郊杂韵六首·其六》全文
明 / 陆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仙韶隐隐空濛,坛下传呼拜启同。

知是燔柴初献沈香火起烛天红。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拜启(bài qǐ)的意思:表示辞别,告别。

初献(chū xiàn)的意思:初次奉献,初次贡献

传呼(chuán hū)的意思:传呼是指通过传递信息的方式传递消息,类似于现代的传真或短信。它强调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率。

燔柴(fán chái)的意思:指烧柴热火、炽热的火焰。

空濛(kōng méng)的意思:形容事物模糊、不清晰,缺乏实质内容。

落空(luò kōng)的意思:指计划、希望或预期的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没有实现或没有成功。

沈香(shěn xiāng)的意思:指人或物沉默寡言,不爱言谈。也可形容人或物香气浓郁。

仙韶(xiān sháo)的意思:形容音乐声音悠扬动听,如仙乐一般。

香火(xiāng huǒ)的意思:指庙宇或寺庙内的香火,也泛指宗教信仰的繁荣和兴旺。

隐隐(yǐn yǐn)的意思:隐隐指的是模糊、朦胧、不明显的状态。

烛天(zhú tiān)的意思:形容光明照耀天空,非常明亮。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陆容的《南郊杂韵六首(其六)》描绘了一幅祭祀场景。首句“仙韶隐隐落空濛”以仙乐悠扬、若隐若现的氛围,烘托出祭祀活动的庄重神秘。"空濛"一词,既形容了环境的迷茫,也暗示了仪式进行在郊外开阔之地。

次句“坛下传呼拜启同”进一步描绘了祭典中的秩序与协同,通过传呼之声和众人的礼拜,展现出参与者对神灵的敬仰和仪式的严肃性。

后两句“知是燔柴礼初献,沈香火起烛天红”揭示了祭祀的核心环节——燔柴祭天。"燔柴礼初献"表达了对上天的虔诚奉献,"沈香火起烛天红"则以点燃的沉香火焰照亮天空,象征着神圣的光辉和热烈的祈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南郊祭祀活动的壮观与神圣,传达出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

作者介绍
陆容

陆容
朝代:明   字:文量   号:式斋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   生辰:1436—1497

陆容(1436—1497),字文量,号式斋,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人。生于明英宗正统元年,卒于孝宗弘治九年,年五十九岁。性至孝,嗜书籍,与张泰、陆釴齐名,时号“娄东三凤”。诗才不及泰、釴,而博学过之。生平尤喜聚书和藏书,根据其藏书编次有《式斋藏书目录》。祝允明作有《甘泉陆氏藏书目序》,称他才高多识、雅德硕学,购书多异本。钱谦益称他“好学,居官手不释卷,家藏数万卷,皆手自雠勘”。著有《世摘录》、《式斋集》、《菽园杂记》十五卷,《四库总目》王鏊称为明朝记事书第一;又有《式斋集》,并行于世。 
猜你喜欢

秋日

下阪人离峤,朝原鸟厉空。

江辉混远碧,林影间疏红。

竹宇新开小,花房旧访同。

青崖有石髓,杖策向穹窿。

(0)

江上晚来山

江上晚来山,宛似五湖绿。

我行霜尚繁,已听莺出谷。

三岁桃李花,天涯一何促。

非乏箜篌声,不解秦人曲。

长裾畏风尘,握粟厌童仆。

携手会稽云,扁舟未为速。

(0)

宫词·其四

青铜偷把扫蛾眉,暂饰休教主后知。

记得比年王乳媪,香魂重遣主人疑。

(0)

塞下曲三首·其一

阴山缚尽犬羊群,万里胡天散阵云。

塞外降王三十郡,来朝尽隶霍将军。

(0)

游猎篇

周王八骏行万里,朝游昆崙暮沧海。

驱霆策电遍天地,虎骤龙驰倏烟霭。

奔戎造父两为佐,大人王母遥相待。

千金白狐来四荒,蝼蚁下国轻天王。

君不见秦皇叱咤役九有,海东驱石石为走。

桥边孺子如妇人,博浪沙中铁椎吼。

又不见武皇旌旗日络绎,射蛟浔阳江水赤。

五陵侠少夜相遇,探丸杀吏还惊辟。

天门嵯峨城九重,虎豹为卫蛟龙宫。

紫微钩陈翼帝座,至尊秪合安高崇。

脱渊之鱼出山虎,白龙鱼服何劳苦。

沉江距河势有然,万乘反遭匹夫侮。

君不见曹家老爽诚愚蒙,平生不识司马公。

死生祸福在人手,宁能常作富家翁。

一门流血岂足惜,坐使神器归奸雄。

昨夜昌平人梦天,龙文赤日绕燕川。

城中莫辩真天子,道上传看七宝鞭。

腐儒为郎不扈从,愿奏相如谏猎篇。

(0)

平埧城南村三首·其二

秋阴结林霏,细雨洒茅室。

牧放止近郊,牛羊不相失。

广园散花林,平畴蔼风日。

长幼不出门,咸知恋俦匹。

喧喧车马中,徒为慕高秩。

悬舆当何时,可使志愿毕。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