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繇秦代后,地俯鼎江偏。
茹芝怀绮老,飞笛仿回仙。
这首诗描绘了桃源之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生活,充满了隐逸与超脱的气息。
首联“名繇秦代后,地俯鼎江偏”点明了桃源所在的位置,远离尘嚣,隐匿于历史的深处,俯瞰着鼎江的蜿蜒。这里的名字在秦代之后才逐渐为人所知,可见其隐秘与古老。
颔联“桃树还弥望,人家自力田”描绘了一幅桃林环绕、农舍散布的画面。桃树茂盛,映入眼帘,农人们自给自足,辛勤耕作,展现了一种自足而宁静的生活状态。
颈联“茹芝怀绮老,飞笛仿回仙”进一步渲染了桃源的神秘与超凡脱俗。茹芝,即食用灵芝,常被用来形容修道之人或隐士。怀绮老,可能是指老人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飞笛仿回仙,则是借用了笛声传来的仙气,表达了对桃源仙境般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山径多豺虎,愁闻更几年”则以山径的险恶和潜在的危险,反衬出桃源之内的和谐与安宁。这里的“愁闻”,既是对外界纷扰的忧虑,也是对桃源之外世界变化的担忧,暗示了诗人对于桃源生活持久性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桃源之美,既有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有隐居生活的恬静,同时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