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和丹阳裴如晦学士寄示与蔡子直陈述古唱酬五篇·其一》
《次韵和丹阳裴如晦学士寄示与蔡子直陈述古唱酬五篇·其一》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登瀛忝继唐词客,补郡仍陪汉望郎

政事将何攀邵杜声名空贵蹑王杨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词客(cí kè)的意思:指对词语的研究和运用有深入造诣的人。

登瀛(dēng yíng)的意思:指升天,登上仙境。

邵杜(shào dù)的意思:指人的品行高尚,言行正直,不畏艰难困苦。

声名(shēng míng)的意思:指名声、声誉。

望郎(wàng láng)的意思:指女子思念自己的丈夫或爱人,盼望他归来的心情。

王杨(wáng yáng)的意思:指人物或事物的兴衰、盛衰、荣辱等情况不断变化。

政事(zhèng shì)的意思:指政治事务或政府事务。

注释
登瀛:登上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岛。
忝继:愧居,表示自谦继任。
唐词客:唐代诗人。
补郡:补任郡守。
陪汉望郎:如同汉代名士。
政事:政务。
攀邵杜:效仿邵、杜(邵雍、杜甫),指有政绩。
声名:名声。
空贵:徒然显赫。
蹑王杨:步趋王、杨(王维、杨炯),指与他们齐名。
翻译
我登上瀛洲,以唐代诗人的身份感到荣幸,继续他们的文采;在补任郡守的同时,也如同汉代名士般备受期待。
面对政务,我希望能像邵、杜那样的能臣一样有所作为,然而名声虽高,却只如王、杨一般空有虚名。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苏颂的作品,属于和韵诗的一种。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追忆,以及对当下政事的关心,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今文人交往、政治理想的向往与无奈。

“登瀛忝继唐词客”,这里的“登瀛”是指登上高处远望,“忝”则是一种怀旧的情感。诗人通过这种情感表达了对唐代文人的追念,以及自己想要继续他们文学精神的愿望。

“补郡仍陪汉望郎”,“补郡”可能指的是修补边疆之意,显示出诗人对于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而“汉望郎”则是古代官职名称,这里可能用来比喻诗人的朋友或同僚。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和个人交往的重视。

“政事将何攀邵杜,声名空贵蹑王杨”,这里的“政事”指的是国家的大事,“攀邵杜”则是希望能够像古代著名政治家邵公、杜公那样为国为民谋福祉。后半句“声名空贵蹑王杨”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声誉的淡然和对权贵之名的不屑一顾。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关照,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政治理想,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时代的无奈和个人的渺小。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寄沈尹四首·其三

赫赫清军吏,百县罹疾威。

伛偻入公堂,出门无完肌。

亦有在中庭,顷刻毙鞭笞。

肫肫涖川子,骏奔立阶墀。

悯民太无辜,委曲陈哀词。

上官为平反,南海免疮痍。

清风驱溽暑,人今有口碑。

(0)

送杜方伯入觐·其二

方伯维儒,恂恂大雅。外融中方,若金出冶。

威则狡胥,惠则鳏寡。百粤赋徵,无不平者。

盈盈口碑,自堂徂野。

(0)

初入镇郡

镇郡开黔户,罗施迹尚留。

山原犹北折,河水自东流。

猿作殊方语,莺为绝国愁。

攀崖凌鸟道,沿谷瞰龙湫。

弥月晴阳少,经时毒雾稠。

鸡声出晓寨,萤火入边秋。

仗剑星随马,当歌雪满楼。

暗蓬惊散地,飞梦杳浮邱。

白发游堪远,丹心愧未酬。

艰危身万里,曾不为封侯。

(0)

拟七夕宫词·其一

华寝沉沉夜不阑,凤箫吹彻烛花残。

可怜织女欢无极,谁遣嫦娥闭广寒。

(0)

十五夜见月

病里频惊节序催,碧天华月为谁来。

亦知憔悴孤秋色,犹自清光傍夏台。

捣素空闺双杵断,惊弦何处一鸿哀。

桂宫恐有浮云近,寒倚吴干望几回。

(0)

天宝兵士冢

阴霾残日锁荒榛,蜀水千年恨未伸。

岂为犬羊勤远略,遂令貔虎丧边尘。

魂飘瘴海鸢沉雾,血染箐林草不春。

便拟贰师封未得,空劳甄赏意逡巡。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苏轼 胡应麟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