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丹阳裴如晦学士寄示与蔡子直陈述古唱酬五篇·其一》全文
- 注释
- 登瀛:登上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岛。
忝继:愧居,表示自谦继任。
唐词客:唐代诗人。
补郡:补任郡守。
陪汉望郎:如同汉代名士。
政事:政务。
攀邵杜:效仿邵、杜(邵雍、杜甫),指有政绩。
声名:名声。
空贵:徒然显赫。
蹑王杨:步趋王、杨(王维、杨炯),指与他们齐名。
- 翻译
- 我登上瀛洲,以唐代诗人的身份感到荣幸,继续他们的文采;在补任郡守的同时,也如同汉代名士般备受期待。
面对政务,我希望能像邵、杜那样的能臣一样有所作为,然而名声虽高,却只如王、杨一般空有虚名。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苏颂的作品,属于和韵诗的一种。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追忆,以及对当下政事的关心,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今文人交往、政治理想的向往与无奈。
“登瀛忝继唐词客”,这里的“登瀛”是指登上高处远望,“忝”则是一种怀旧的情感。诗人通过这种情感表达了对唐代文人的追念,以及自己想要继续他们文学精神的愿望。
“补郡仍陪汉望郎”,“补郡”可能指的是修补边疆之意,显示出诗人对于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而“汉望郎”则是古代官职名称,这里可能用来比喻诗人的朋友或同僚。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和个人交往的重视。
“政事将何攀邵杜,声名空贵蹑王杨”,这里的“政事”指的是国家的大事,“攀邵杜”则是希望能够像古代著名政治家邵公、杜公那样为国为民谋福祉。后半句“声名空贵蹑王杨”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声誉的淡然和对权贵之名的不屑一顾。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关照,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政治理想,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时代的无奈和个人的渺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初入镇郡
镇郡开黔户,罗施迹尚留。
山原犹北折,河水自东流。
猿作殊方语,莺为绝国愁。
攀崖凌鸟道,沿谷瞰龙湫。
弥月晴阳少,经时毒雾稠。
鸡声出晓寨,萤火入边秋。
仗剑星随马,当歌雪满楼。
暗蓬惊散地,飞梦杳浮邱。
白发游堪远,丹心愧未酬。
艰危身万里,曾不为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