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为饥所驱,贫富亦两齐。
雨中窗下眠,窗外芭蕉语。
这首诗描绘了贫苦农民在雨中的生活境遇与内心感受,充满了深沉的悲悯之情。
首句“无田妻啼饥”,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困境——没有田地耕种,妻子因饥饿而哭泣。接着,“有田稻蟠泥”一句形成对比,指出即便有田可耕,稻谷却因泥泞而难以收获,暗示了丰收无望的现实。这两句通过贫富对比,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等为饥所驱,贫富亦两齐”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在饥饿面前都显得平等。这种对社会不公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雨中窗下眠,窗外芭蕉语”描绘了主人公在雨天中的生活状态——在简陋的居所中寻求片刻的安宁,窗外的芭蕉似乎在诉说着风雨中的哀愁。这一场景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静谧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最后,“置书且安眠,催租吏如雨”以形象的比喻,将催租的官吏比作倾盆大雨,生动地表现了农民面对苛捐杂税时的压迫感和无力感。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剥削现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农民在贫困与苦难中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他们命运的深切关怀。
便觉尘嚣隔,烟霞宁几深。
树招怜翠眼,水发嗜清心。
石晕团枯靥,崖芳簇碎金。
知非樽酒聚,宠我以幽寻。
棠棣本同根,芳葩亦相联。
谁谓忽远役,怀抱无由宣。
况我骨肉亲,与子枝叶连。
昔为双飞凫,今为孤飞鸢。
徘徊复彷徨,感激涕泗涟。
道路阻且远,四海霏尘烟。
鹡鸰恐失群,绕树何翩翩。
我有一斗酒,可以同笑言。
去去从此辞,努力云中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