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与 浩 初 上 人 同 看 山 寄 京 华 亲 故 唐 /柳 宗 元 海 畔 尖 山 似 剑 芒 ,秋 来 处 处 割 愁 肠 。若 为 化 作 身 千 亿 ,散 向 峰 头 望 故 乡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愁肠(chóu cháng)的意思:形容内心忧愁、痛苦。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峰头(fēng tóu)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比喻事物的高处或巅峰状态。
割愁(gē chóu)的意思:割断忧愁,消除烦恼。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海畔(hǎi pàn)的意思:指海边、海滨。
来处(lái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来历。
千亿(qiān yì)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大,达到亿级别。
若为(ruò wéi)的意思:如果成为、如果是
上峰(shàng fēng)的意思:指达到事物的最高点或最佳状态。
- 注释
- 海畔:畔,边。
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
剑铓: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
秋:秋季。
割:断。
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
若:假若。
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
千亿:极言其多。
散上:飘向。
一作“散作”。
峰头:山峰的顶端。
望:遥望。
故乡:这里指长安,而作者的家乡在河东。
- 翻译
- 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假如能将此身化作万万千千身,定要散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海边尖锐如剑的山峰景象,秋风之下,愁绪万千。诗人若能化身为无数细小存在,便愿散布在山巅之上,遥望远方的故土。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蕴含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实现的理想状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复杂而深沉的,不仅有对大自然的赞美,更有对个人渺小与孤独的感慨。通过这种想象,诗人试图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以一种更为自由和广阔的心境去眺望心中所系之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周天益由福侨剑水灾毁室辄奉小诗劝缘
水患被东南,陵谷倏变易。
朝犹万家聚,夕为一沙碛。
非惟齐民灾,亦是诗人厄。
鹳鸣鲁望田,蛙跳周颙宅。
稚子衣露骭,处士泥没膝。
厨人需米盐,匠氏索材甓。
先当缮井灶,次议补篱壁。
自古托天公,讵肯怨河伯。
后村空劝缘,诗不一钱直。
莫愁草堂赀,必得檀越力。
泛西湖
桂湖亦在西,岂减颍与杭。
丹桥抗崇榭,渌波浮轻航。
休沐陪胜饯,轩盖何炜煌。
停桡藕华中,一目千红裳。
讵知白昼永,但觉朱夏凉。
古洞半芜废,仙人今在亡。
踞石散醉发,吸涧浇吟肠。
延缘缭溪步,诘曲经禅房。
野鸟啼密竹,高蝉嘒疏杨。
虽无丝管乐,谈论谐宫商。
诸君敏于诗,援笔如蜚翔。
顾予乏华藻,山鸡追鸾皇。
颇能读古碑,所恨侵夕阳。
明发复扰扰,前游未可忘。
志仁监簿示五言十五韵夸徐潭之胜次韵一首
岚翠屏环墅,溪光练抹坤。
尚书华栋改,先辈钓矶存。
久卧漳滨疾,谁招楚泽魂。
昔惭葵卫足,今喜叶归根。
自志台卿墓,休争谢傅墩。
牧慵贪草暖,鸟急怕林昏。
时许樵分席,何烦客扫门。
早嫌皮袋臭,晚悟髑髅尊。
童子便高枕,偷儿瞰短垣。
岁寒始知柏,劫火不焚璠。
恩未忘簪履,衰难恋厩轩。
抽身脱胶扰,掩耳避啾喧。
联句那无藉,藏书幸有繁。
故交频煖热,新贵断寒暄。
篱落多疏阙,犹须折柳樊。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其一岁寒知松柏
植物惟松柏,苍苍贯四时。
岁虽寒不改,人到老方知。
风籁龙吟冷,冰枝鹤立危。
一株独青在,万木后凋谁。
齐寝樵苏矣,秦宫点涴之。
斧斤寻未已,善保栋梁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