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渚(běi zhǔ)的意思:北渚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意为北边的渚。引申为指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禅师(chán shī)的意思:指佛教禅宗的高僧,也泛指精通禅宗的人。
长吟(cháng yín)的意思:长时间地吟咏诗词或歌曲。
道趣(dào qù)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举止有趣味。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发心(fā xīn)的意思:指产生决心、下定决心。
高士(gāo shì)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高深学问的人。
结茅(jié máo)的意思:指结交朋友,结成亲密的关系。
近东(jìn dōng)的意思:接近东方,比喻事物趋向于进步和发展。
君道(jūn dào)的意思:君主的道路,指君主所应遵循的正确政治道路。
摩顶(mó dǐng)的意思:指顶着头顶,形容极度疲劳或负担过重。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晚节(wǎn jié)的意思:指人在晚年仍然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举止。
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玄度(xuán dù)的意思:玄度指的是超越尘世的境界,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修养高深,超脱世俗的境界。
拥膝(yōng xī)的意思:指两膝相拢,双臂环抱于膝上,形象地表示亲密、亲近的样子。也用来形容夫妻或亲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支公(zhī gōng)的意思:指出使人明白事理的人或事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邃的秋夜场景,诗人在静谧中听到了远处雁过的声音,这种声音常常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象征着思念和孤独。开篇“晚节闻君道趣深”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知己深切的情感,而“结茅栽树近东林”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可能是诗人自己或是他所向往的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暗示了对精神导师的尊敬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这里的“摩顶”可能是一种仪式,也象征着对智慧或真理的追求。
中间两句“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进一步加强了秋夜的氛围和孤寂感。诗人在深夜听到远处的雁鸣声,以及树林中的冷风声,这些都增添了一种悲凉的感觉。
最后两句“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怀念那些不在身边的人,与他们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记忆如今只能通过吟诵来回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齐天乐.江右署中新春书怀
春来兀自无情绪。匆勿客中虚度。
一雁西风,双鱼远道,问讯家书何处。怀人正苦。
奈极目天涯,故乡云树。
临水登山,倚栏每独自延伫。雪花又兼冻雨。
丁冬和断续,深更衙鼓。
短烛良宵,寒衾孤枕,别有伤心诗句。牢愁莫诉。
怅斋馆淹旬,凄凉如许。怕到黄昏,听声声杜宇。
庆春泽漫·其一丙寅季冬十四日对雪曾赋长篇寄君达兄,壬辰寓珠江,仲冬二十八夜大雪。追思往事,如梦如尘,复填小阕以寄
风劲如刀,宵寒似水,纱窗蓦透玲珑。
看月开门,琉璃千顷溶溶。
画图点缀天公戏,有梅花、傲骨相同。
擘莺笺、呵墨推敲,独对灯红。
名园往日繁华地,怕阑干几曲,难觅吟踪。
飘泊江湖,关心琴鹤惺松。
追寻卅载罗浮梦,怅爪痕、又印泥鸿。
问何时、归去庐山,闲听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