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作室三章为李成章作》
《作室三章为李成章作》全文
明 / 夏良胜   形式: 四言诗

爰作斯室,习卜之吉。基之构之,以燕以翼。

君子于居,以食以息。彼后也贤思,弗坠于绩。

爰作斯堂,抡木之良。

曰梓曰楠,曰百其章,斯工斯臧。

君子于居,咏笑且扬。彼后也昌思,有缉于光。

爰作斯门,于河之坟。有焕其文,有岸其枨。

车也斯屯,马也斯奔。君子之德之存,彼后也蕃。

于公之子,于公之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之子(zhī zǐ)的意思:指父母的孩子,也可以指某人的儿子。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夏良胜所作的《作室三章为李成章作》。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四句,分别描绘了建造居室、堂屋和大门的过程与寓意。

第一章“爰作斯室,习卜之吉”,开篇即表达了对建造居室的喜悦与期待,通过占卜确认了选址的吉利。接着“基之构之,以燕以翼”描述了基础的打筑与结构的搭建,象征着稳固与庇护。随后“君子于居,以食以息”点明了居住的功能,强调了生活与休息的重要性。最后“彼后也贤思,弗坠于绩”寄托了对未来子孙的期望,希望他们能继承并发扬家族的美德与功业。

第二章“爰作斯堂,抡木之良”,转而描绘了建造堂屋的情景,选取了优质的木材作为材料。接下来“曰梓曰楠,曰百其章,斯工斯臧”详细说明了木材的选择与使用,梓、楠等木材因其质地优良而被选中,象征着堂屋的坚固与尊贵。然后“君子于居,咏笑且扬”表达了在堂屋中生活的愉悦与欢笑,预示着家族的繁荣与欢乐。最后“彼后也昌思,有缉于光”寄托了对后代子孙的祝福,希望他们能继承家族的辉煌与荣耀。

第三章“爰作斯门,于河之坟”,描述了建造大门的过程,将大门比作守护家族的屏障。接着“有焕其文,有岸其枨”描绘了大门的装饰与构造,焕然一新的文字与坚固的横梁象征着家族的尊严与力量。最后“车也斯屯,马也斯奔”比喻了家族的兴旺与繁荣,车辆聚集、骏马奔驰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家族的兴盛景象。“君子之德之存,彼后也蕃”则强调了道德与美德对于家族延续的重要性,希望家族的美德能够世代相传,繁衍不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寓意,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与家族文化的深厚内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后代子孙的殷切期望。

作者介绍

夏良胜
朝代:明

(1480—1538)明江西南城人,字于中。正德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以谏南巡,被杖除名。嘉靖初复职。以争“大礼”,阻张璁等超擢,遭忌恨。迁南京太常少卿。被仇者所讦,谪戍辽东。有《东洲初稿》、《中庸衍义》、《铨司存稿》。
猜你喜欢

十二月十八日大雪登楼作寄进之天锡时诸君方修府志

酸风割耳须作虬,闻雪强起开西楼。

西楼一望几十里,玉田瑶圃烂不收。

两年粳稻化鱼鳖,穷计每日占来牟。

眼前富贵已如此,何苦更作明年愁。

书生耐冷自常事,北窗清坐端谁留。

神游不到党家帐,意行屡上山阴舟。

淮南山海诞莫考,吴中沟浍须精求。

映雪著书堪一笑,却似五月披羊裘。

(0)

谒文山祠用杜韵

碧殿长松锁十寻,晚云将雪助萧森。

貂蝉不改厓山制,金石疑闻孔壁音。

南去星潮嗟往事,北来祠庙岂公心。

春风一掬唐衢泪,几为先生湿短襟。

(0)

首夏即事

金兽香残昼漏稀,嫩槐庭院午风微。

蜜房分子蜂初静,书阁垂帘燕自飞。

小碾试茶催瀹鼎,轻刀裁葛已成衣。

故园遥忆三江外,梅豆青青笋过扉。

(0)

次东园赠舍弟韵奉寄

南村露饮坐秋旻,争席翻怜父老醇。

把蟹醉时忘左手,《饭牛歌》阕悟前身。

夜闻玄雁初惊岁,老共青山不受尘。

明日客来还对饮,床头新漉满乌巾。

(0)

送刘东山先生行边三首·其三

天骄未能绝,古人重守边。

刍粟既飞挽,士卒仍屯田。

何为肉食人,此法日弃捐。

兹行理军实,重见洪熙前。

吾闻塞下议,诏许司徒专。

得志贵一时,成功论百年。

丁宁诫边吏,中国方晏然。

(0)

题田家娶妇图

径草如烟柳如幕,日上茅檐鼓声作。

田翁遣女不出村,东舍西邻隔墟落。

新妇驾牛儿跨驴,家人后拥翁前驱。

儿家举酒拦道劝,舅甥几世同桑榆。

耳边阿㜷私属父,肩上娇婴肯离祖。

欢声一路到柴关,野伶山歌《柘枝》舞。

两门彷佛朱与陈,乡仪简古民风淳。

华筵肆设竞珠翠,想见纷纷京洛尘。

妇馌男耕罢征戍,安得移家个中住。

长因击节颂年丰,不作催租打门句。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