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二十九》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二十九》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一滩一尺惊雷力尽波涛不回

水人上水哭,风声哀杂水声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波涛(bō tāo)的意思:形容波浪汹涌澎湃的样子。

不回(bù huí)的意思:不再回来或不再回去

风声(fēng shēng)的意思:风声指的是风吹过的声音,也比喻传言、谣言等。

惊雷(jīng léi)的意思:形容声音巨大、令人惊讶的事件或消息。

力尽(lì jìn)的意思:力量消耗殆尽,无法继续努力。

上水(shàng shuǐ)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情处在危险、困难的境地,随时可能遭受失败或挫折。

水人(shuǐ rén)的意思:指没有真才实学、没有本领的人。

下水(xià shuǐ)的意思:指投资或参与某项事业或项目。

一滩(yī t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散落、杂乱无章的样子。

一尺(yī chǐ)的意思:一尺表示长度为一尺,也可以引申为短暂的时间或距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河之上的壮丽景象与悲凉情感交织的画面。首句“一滩一尺上惊雷”以夸张的手法,将江面的波涛汹涌比作雷鸣,形象地展现了水流湍急、气势磅礴的场景。接着,“力尽波涛杀不回”一句,通过“力尽”二字,赋予了波涛以生命力,仿佛它们在奋力抗争却终究无法逆转命运,暗含了一种无奈和悲壮。

“下水人歌上水哭”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将人的活动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形成鲜明对比。在下水的人或许正欢歌笑语,而上水的人却可能在默默哭泣,这种情绪的反差,既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也暗示了命运的不可预测性。最后,“风声哀杂水声哀”以“哀”字收尾,将自然界的声响赋予了情感色彩,风声与水声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强化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命运以及自然力量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早过湖南

湖月娟娟在,衣寒怯早行。

水边孤鹤起,郊外乱鸡鸣。

牢落身将老,艰危世未平。

何当谢尘鞅,归傍白云耕。

(0)

次韵相待山行

山北寻云去,城南觅伴来。

相期曾宿昔,一笑出尘埃。

市酒逢人劝,春阴近午开。

深知凝望久,携手蹑崔嵬。

(0)

小游仙词·其五

道人寄我紫逻山,时复卖药来人间。

石潭薄晚有龙斗,满谷湿云无路还。

(0)

幼闇宗师以诗招赏海棠文申有诗见约次韵·其二

环枢堂上迟明来,要向花前不放杯。

只恐狂风无顾藉,尽将春色委苍苔。

(0)

寄俊上人

不见俊公今十年,武林留偈竟茫然。

苕溪寺已空尘劫,蒲室灯还有别传。

晒衲石根随夕照,题诗竹里湿秋烟。

何时近一牛鸣地,老去山中伴夜禅。

(0)

真定王节妇习氏

青春忽掩镜鸾悲,大节生全死不辞。

夫目九泉无瞑日,妾身百岁有归时。

天高地厚心如石,女嫁男婚发已丝。

东观只今多直笔,为书青简配桓嫠。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