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老苔荒席久虚,近分一榻与云俱。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余 种 竹 方 成 扁 其 室 曰 竹 所 友 人 以 诗 至 用 其 韵 宋 /林 尚 仁 屋 老 苔 荒 席 久 虚 ,近 分 一 榻 与 云 俱 。梅 花 未 种 招 蜂 怨 ,竹 所 虽 清 欠 鹤 图 。无 事 看 山 如 对 客 ,有 时 隐 几 亦 忘 吾 。过 门 除 却 能 吟 者 ,不 是 高 僧 即 老 儒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除却(chú què)的意思:除去,排除
高僧(gāo sēng)的意思:指修行高深、悟性高超的僧人。
过门(guò mén)的意思:指婚姻中的女子出嫁到男方家庭,也可泛指女子嫁入新家庭。
老儒(lǎo rú)的意思:指年纪大、学问渊博的儒家学者。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隐几(yǐn jǐ)的意思:隐瞒真相,掩饰事实。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竹所(zhú suǒ)的意思:竹子生长的地方。比喻人们居住或工作的地方。
- 注释
- 苔荒:长满青苔,形容荒凉破败。
云俱:与云共处,象征超脱尘世。
招蜂怨:引来蜜蜂,可能暗示寂寞无人问津。
欠鹤图:缺少鹤的形象,表达清寂之意。
过门:路过门前。
能吟者:会吟诗的人,指有文化修养的人。
高僧:修行高深的僧人。
老儒:年长而博学的学者。
- 翻译
- 老屋长满青苔,久无人坐,只剩一张床榻与云共处。
虽然没有种梅引来蜜蜂,虽然竹林幽静,却缺少了仙鹤相伴的画卷。
闲来无事观赏山景,如同接待客人,有时倚着几案,连自我都忘了。
路过此地,只有会吟诗的人才能被接纳,不是高僧就是博学的老者。
-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林尚仁的诗《余种竹方成扁其室曰竹所友人以诗至用其韵》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屋老苔荒席久虚”,写出了房屋的古老和荒凉,暗示了主人的淡泊生活。接下来,“近分一榻与云俱”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仿佛榻位与云彩共享天地。
“梅花未种招蜂怨,竹所虽清欠鹤图”两句,通过未种梅花引来蜜蜂的抱怨和竹所的清幽缺少仙鹤相伴,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独特感受,以及对高雅之物的向往。
“无事看山如对客,有时隐几亦忘吾”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自然的交融,闲暇时凝视山景如同接待客人,有时静坐冥想甚至忘却自我,流露出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过门除却能吟者,不是高僧即老儒”总结全诗,表达出诗人对于来访者的要求,只有能吟诗作对的人才能进入这竹所,他们或是深谙诗书的老儒,或是超脱世俗的高僧,体现了诗人对知音和高洁人格的尊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所为背景,寓言了诗人追求的宁静、高雅和超脱的生活态度,展现出宋代理学士大夫的风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五大夫松歌为刘博士元阳赋
爵名五大夫,其数不必五。
何知非二松,屑屑为之补。
二松五松俱莫论,秦人已没沙丘魂。
金椎驰道迹如扫,此中惟有松枝存。
我观此松颜色古,干如虬龙质如土。
鸾楼鹤舞几千秋,犹忆当年岩畔雨。
自有此山即有松,百木之长五岳宗。
秋声不断天门路,海气长悬日观峰。
亦不为封荣,亦不因封辱。
兴亡阅尽总无情,何况区区小除目。
济北刘生达者流,题诗旧向松间游。
岁寒岂欲联三友,道远还因寄四愁。
君为博士挂冠早,松号大夫今欲老。
浮名梦幻两茫茫,不须苦作秦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