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源初甚微,屡挹不满缸。
虚头市初集,鱼豆皆成桩。
绿荷竭苞苴,人散谁复撞。
夜寝那可寐,江流正淙淙。
苞苴(bāo jū)的意思:形容人的言行举止谨慎、小心,不敢放肆。
比至(bǐ zhì)的意思:比得上,能够达到同样的程度
步虚(bù xū)的意思:形容人的行动虚浮不实际。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不满(bù mǎn)的意思:对现状感到不满意或不满足。
长江(cháng jiāng)的意思:指中国最长的河流,也可用来形容事物广阔、气势雄伟。
淙淙(cóng cóng)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声音清脆悦耳。
泛泛(fàn fàn)的意思:形容范围广泛,没有具体的限定。
酒旆(jiǔ pèi)的意思:酒旆是指用酒杯和旆旗来象征宴会和庆典的场景,引申为热闹喜庆的氛围。
来下(lái xià)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即将发生或即将出现。
桑门(sāng mén)的意思:指家庭的门户,也指家世、家族。
识人(shí rén)的意思:指能够辨别、了解人的品质、能力、性格等。
台步(tái bù)的意思:指人行走时的姿势和步伐,也指人的行动态度和风度。
头市(tóu shì)的意思:指事情或情况发生的最初阶段,也可指某件事情的开端。
虚头(xū tóu)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真正的头绪。
夷獠(yí liáo)的意思:夷獠是指边远地区的蛮夷和猛兽。
竹户(zhú hù)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简陋住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辽在湘中台步寺过夜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句“湘源初甚微,屡挹不满缸”以湘水源头的细微流淌起笔,暗示了自然界的初始状态,同时也预示着后续故事的逐渐展开。接着,“比至台步虚,泛泛为长江”转折,描述了湘水汇入长江的过程,象征着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虚头市初集,鱼豆皆成桩”描绘了市场初开的场景,鱼和豆子堆积如山,展现了当地经济活动的繁荣。然而,“夷獠不识人,笑鬻彘与厖”一句揭示了社会文化的差异,夷獠民族对陌生人的态度,以及他们售卖猪肉和狗肉的行为,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习俗。
“绿荷竭苞苴,人散谁复撞”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绿荷枯萎,人们散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最后,“鸥鸟亦来下,酒旆停空杠”通过鸥鸟的出现和酒旗的静止,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我来憩桑门,竹户映蓬窗”是诗人自述,他来到寺庙休息,竹门映照着蓬松的窗户,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感。“夜寝那可寐,江流正淙淙”则表达了诗人难以入眠的心情,或许是被江水的潺潺声所吸引,或是内心有所触动,难以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生动的社会场景,展现了湘中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