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看西岭,林木远如幄。
月落未落时,紫翠眩斑剥。
斑剥(bān bāo)的意思:指物体表面的斑纹或斑点剥落。
波心(bō xīn)的意思:指人心起伏不定,变化无常。
槎丫(chá yā)的意思:形容事物结构错乱、杂乱无章。
出火(chū huǒ)的意思:指解除烦恼、消除怒气或发泄心中的不满。
返照(fǎn zhào)的意思:指月亮反射在水中的景象,比喻事物的形象或声誉在别人那里反射回来。
光怪(guāng guài)的意思:形容奇特、离奇、怪异。
寒梦(hán mèng)的意思:形容梦境中的寒冷和不愉快。
今夕(jīn xī)的意思:今天晚上
林木(lín mù)的意思:指树木丛生、茂盛的样子。
鹿角(lù jiǎo)的意思:比喻人才、才华或技能突出。
梦游(mèng yóu)的意思:指在梦中行走,形容人在精神恍惚、不清醒的状态下行动。
南土(nán tǔ)的意思:指南方的土地,也指南方地区。
三峨(sān é)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险峻。
山影(shān yǐng)的意思:指山的倒影,比喻事物的形象、影响。
头上(tóu shàng)的意思:指在头部上方或顶部。
土色(tǔ sè)的意思:指土地的颜色,也用来形容人的面色或物体的颜色暗淡、黯然无光。
仙乐(xiān lè)的意思:指非凡美妙的音乐,也可形容非常愉快的心情。
云海(yún hǎi)的意思:形容云彩密布的大海,也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
这首清代毛澄的《登峨眉(其一)》描绘了诗人夜晚登临峨眉山的独特体验。首句“岷南土色赤,返照万峰濯”展现了蜀地特有的红色土壤在夕阳映照下,给群峰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犹如万千峰峦在洗涤中熠熠生辉。接下来的“金焰出火出,槎丫歧鹿角”运用比喻,形容山势如同火焰般炽热,又如鹿角般错落有致。
诗人身处平地,却因景色壮丽而难以入眠,只能倾听仿佛仙乐般的山间风声。“山影墨头上,天倒压屋桷”描绘了夜幕降临,山影如墨,天空仿佛倾覆在屋顶之上,给人以压抑而神秘的感觉。推开窗户,西岭的林木在月光下显得深远如帷幕。
“月落未落时,紫翠眩斑剥”描绘了月落之际,山色斑斓,紫色与翠绿交织,美轮美奂。诗人进一步描述峨眉山的壮丽景象:“三峨荡云海,波心一锥卓”,形象地刻画了山峰直插云海,如同锥子般挺立的画面,令人惊叹。
最后两句“光怪悸我魂,夜寒梦游岳”表达了诗人面对这奇异的光影变幻,内心激动不已,夜晚的寒冷也抵挡不住他对山岳的向往和梦境中的游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峨眉山的雄奇之美,以及诗人的情感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