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午眠》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午后静谧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午后的慵懒与思绪飘渺的状态。
首句“五尺湘帘卷未齐”,以“五尺湘帘”这一意象开篇,既点明了环境的幽静,又暗示了主人公所处的空间之大,湘帘半卷,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慵懒与闲适。这里的“未齐”二字,不仅描绘了帘子卷起不完全的状态,也暗含着一种不经意的美感和生活的随意性。
次句“抛书人倦日初西”,紧承上句,通过“抛书”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因疲倦而放下手中的书籍,展现出午后的慵懒状态。同时,“日初西”三字巧妙地点出了时间的流逝,暗示了主人公在宁静的午后享受着难得的休息时光。
第三句“朦胧正作思乡梦”,将画面进一步深化,通过“思乡梦”的描述,揭示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在午后的宁静中,主人公的思绪开始漫游,勾起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最后一句“何处流莺不住啼”,以“流莺不住啼”这一生动的场景收尾,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动态感,还通过“何处”二字,引人遐想,仿佛那啼声来自遥远的地方,与主人公的思绪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整体而言,《午眠》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午后时光中的慵懒、思绪与情感的交织,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成功地捕捉了生活中的片刻美好与复杂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杂诗·其五
乩仙降沪市,涉江往观之。
社公忽关白,灵真当涖斯。
须臾称洞宾,字如风雨驰。
笛声吹江城,一字已小奇。
泪尽为苍生,六言次犹疑。
坤乾妙用韵,咨嗟还涕洟。
将亡听于神,我意不欲为。
哦诗三太息,回仙良吾师。
题沈友卿太史湖山介寿图
人生惟事亲,乱世足自免。
生我复庇我,始识爱日暖。
世人初弗慕,籍口扬与显。
宦游孰念归,虽在不愁远。
匪孝欲何移,作忠说尤诞。
浇风既如此,贤者乃愈罕。
我读友卿诗,恻恻颂圣善。
又观介寿记,至乐殆忘返。
湖光助承欢,山色来慰眼。
谁家母与子,济胜自成伴。
旁人为感动,羡极当屡泫。
我生抱终天,愧恨视此卷。
犹馀性中语,愿子亲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