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明》
《清明》全文
宋 / 方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淡烟疏雨清明日飞絮落花游子心。

燕话春愁初睡起,一帘草色暮池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愁(chūn chóu)的意思:指因思念、忧虑或无法实现的愿望而感到忧愁。

淡烟(dàn yān)的意思:指烟雾很淡,形容景色或气氛清幽、宁静。

飞絮(fēi xù)的意思:指风吹动柳树或榆树时,树上的絮子像雪花一样飞舞的景象。比喻事物繁多、纷乱不堪。

落花(luò huā)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逝去或破灭,形容事物的悲凉或人的遭遇不幸。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燕话(yàn huà)的意思:指言辞婉转、文辞华丽、修辞手法巧妙的辞藻。

注释
淡烟:稀薄的烟雾。
疏雨:稀疏的雨点。
清明日:清明节。
飞絮:柳絮飘飞。
落花:凋谢的花朵。
游子心:在外游子的思乡之心。
燕话:燕子呢喃。
春愁:春天的忧愁或思念。
初睡起:刚从睡梦中醒来。
一帘草色:一帘子的青草绿意。
暮池深:傍晚时分,池水显得更深。
翻译
清明节那天,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雨点飘落,
柳絮纷飞,花朵凋零,触动了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淡烟疏雨清明日"一句,既点出了时节——清明时节,又描绘了天气状况,是细腻而又不影响视线的轻烟和小雨,营造出一种温润宜人的氛围。"飞絮落花游子心"则通过对飘落纷飞花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子的孤独与怀念之情。

"燕话春愁初睡起"一句,诗人通过燕子的交谈传递了春天特有的忧愁,而"初睡起"则显示出诗人对春日的敏感,即便是浅眠也被轻微的声音唤醒。最后一句"一帘草色暮池深"中,"一帘草色"形象地展现了随风摇曳的草木之美,而"暮池深"则进一步加强了意境的宁静与深远。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细腻,通过对景物的精致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对春天的深切感悟。

作者介绍
方岳

方岳
朝代:宋   字:巨山   号:秋崖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生辰:1199~1262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你喜欢

登石头城同李伯襄宫詹

伊予志四方,颇轻万里别。

负剑去乡闾,挂帆下吴越。

晨扳白门柳,夕探清溪蕨。

俯仰怀旧京,徘徊望北阙。

天上逢故人,济我巨川楫。

江山申独往,风水成利涉。

共此云涛壮,各吐中怀烈。

背棹指石城,登舻盼燕月。

感念平生亲,遥遥在天末。

多谢关山云,早晚迟于发。

(0)

送黄逢永读书玉溪

黄生落落无他嗜,独把诗书作生计。

有似芸窗老蠹鱼,不知几食神仙字。

名家已自推清白,天与苍松作标格。

虽然体弱不胜衣,一寸心涵万山碧。

曾随计吏谒天子,风卑未展垂云翅。

醉从河伯吸西江,归装剩得一囊水。

自笑期期不能言,懒持手版向公门。

闻道玉溪风物好,柳边遥汎木兰船。

玉溪流水桃花绕,溪上茅堂占林杪。

夜犬时惊唤渡人,醉渔日伴忘机鸟。

黄生时到倚钓矶,鹤骨照耀青玻璃。

酒酣长啸明月上,万丈寒涛绕笔飞。

丈夫本合翔天路,时违暂作五湖主。

我寄閒心与白云,随君直入烟波去。

(0)

驾海仙坛

楼船童女无消息,滔滔鱼沫吹秦月。

谁将万丈黄金梁,直驾洪涛敞仙阙。

鲛绡帘幕珊瑚柱,中有一人若霞举。

曾驾苍虬骖白螭,飞去人间作霖雨。

(0)

李伯襄招同诸子春泛

春雨夕流驶,清涟荡遥空。

鼓枻遵长渚,停桡憩深松。

两行天际树,一点云间峰。

既惬沧洲趣,遂侈烟波容。

布席理觞政,把酒恣谈锋。

溪花笑醉客,水鸟如歌童。

天寒渚风急,日落村烟浓。

回看来时路,已有白云封。

桥畔明渔火,柳阴闻草虫。

巨川方待济,一水何足穷。

迟子为舟楫,去去乘长风。

(0)

送客西游

崧台西走是梧州,地接湘滩秋水流。

九派云山疑未定,送君何处吊珠丘。

(0)

水西春日·其一

绿杨两树三树,白鸟一双二双。

钓艇时横烟水,孤亭疑对春江。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