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观 诗 吟 宋 /邵 雍 爱 君 难 得 似 当 时 ,曲 尽 人 情 莫 若 诗 。无 雅 岂 明 王 教 化 ,有 风 方 识 国 兴 衰 。知 音 未 若 吴 公 子 ,润 色 曾 经 鲁 仲 尼 。三 百 五 篇 天 下 事 ,后 人 谁 敢 更 讥 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五(bǎi wǔ)的意思:形容人年龄老迈,已经过了五十岁。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得似(de sì)的意思:像是、仿佛
公子(gōng zǐ)的意思:公子指的是贵族或富人的儿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有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男子。
后人(hòu rén)的意思:指后代的人。
教化(jiào huà)的意思: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人改正错误,提高品德和修养。
尽人(jìn rén)的意思:尽力使人满意;竭尽所能为人做事。
明王(míng wáng)的意思:指聪明明智的君主或领导者。
难得(nán de)的意思:罕见或不容易得到的
曲尽(qǔ jìn)的意思:形容某种情况、事物或表达已经达到了极限,没有任何余地或机会。
人情(rén qíng)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润色(rùn sè)的意思:修饰或改进以使之更加完美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王教(wáng jiào)的意思:王教是一个古代成语,指的是古代帝王对臣子的教诲和教导。
未若(wèi ruò)的意思:不如,不及;还不如。
吴公(wú gōng)的意思:指借助权势、权谋来谋取私利的人。
兴衰(xīng shuāi)的意思:指事物的兴盛和衰落。
曾经(céng jīng)的意思:曾经表示过去的时间,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仲尼(zhòng ní)的意思:指孔子,也可用来形容有德行的人。
三百五篇(sān bǎi wǔ piā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作品数量多且内容丰富。
- 注释
- 爱君:爱你。
难得:难得。
似当时:如当初。
曲尽:充分表达。
人情:人间情感。
莫若:莫过于。
无雅:没有高雅。
岂:哪里。
明王:明君。
教化:教化。
有风:有良好的风气。
国兴衰:国家兴衰。
知音:知心朋友。
未若:不如。
吴公子:指吴国的贵族公子。
润色:修饰,提升。
鲁仲尼:孔子,古代著名的教育家。
三百五篇:《诗经》共305篇。
天下事:世间万物。
后人:后世的人。
讥非:非议,批评。
- 翻译
- 爱你如此难得如当初,世间情感莫过于诗的表达。
没有高雅哪里显明王者教化,只有风气才能看出国家兴衰。
知音难觅如吴国公子,你的才华如同鲁仲尼润色过的诗篇。
《诗经》三百零五篇蕴含天下事,后人谁还敢对你妄加非议。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观诗吟》,主要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和其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性。首句“爱君难得似当时”赞扬了诗歌的珍贵,如同对人的深情厚谊难以轻易寻觅。次句“曲尽人情莫若诗”强调诗歌能够深刻描绘人性和社会情感,无人能及。
第三句“无雅岂明王教化”,指出诗歌是明君教化的载体,没有高雅的艺术,就无法体现王者的德行与治国理念。第四句“有风方识国兴衰”进一步说明,诗歌能够反映国家的兴盛或衰败,具有历史见证的价值。
第五句“知音未若吴公子”,借吴公子之名,赞誉诗歌中能找到知音,如同春秋时期孔子润色诗文,赋予其深远意义。最后一句“三百五篇天下事,后人谁敢更讥非”,以《诗经》三百零五篇为例,强调这些经典诗歌承载着丰富的人间万象,后人不应随意质疑其价值。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诗歌艺术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诗歌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舟泊沧浪峡期南山贡士不至
春湍壮风涛,舟楫疾如鸟。
中流望落日,空阔众山小。
馀霞澹明灭,远树晴缥缈。
茅屋溪上多,行人晚来少。
红浮断岸花,碧浸悬崖筱。
游鳞喜深潜,困翮思遐矫。
夜宿倚前津,当歌得清醥。
回瞻南山色,河汉在林杪。
月暗洲渚空,美人烟雾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