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北山潘驿宰为年友潘雪松先生侄以忆祖母致政归喜赋五绝送之·其三》
《北山潘驿宰为年友潘雪松先生侄以忆祖母致政归喜赋五绝送之·其三》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五斗虽微亦主恩,那堪鹤发慈孙

白云千里今朝合,不换三公倚门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慈孙(cí sūn)的意思:指对祖父母或长辈孝敬有加、孝顺的后代。

鹤发(hè fà)的意思:指年老而头发依然黑白相间,像白鹤的羽毛一样。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那堪(nà kān)的意思:指难以承受或忍受某种情况或痛苦。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三公(sān gōng)的意思:指官员的三个职务,分别是公事、公款、公车,也泛指官员的权力、财物和特权。

五斗(wǔ dǒu)的意思:五斗是一个古代的计量单位,指的是五斗米,用来形容人吃得很多、贪吃。

倚门(yǐ mén)的意思:倚门指倚靠在门上,形容人懒散、无所事事或无所作为。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与怀念,以及对后辈回归家庭的喜悦之情。"五斗虽微亦主恩",体现了对微薄俸禄中蕴含的深厚情义的理解和感激。"那堪鹤发系慈孙",描绘了年迈祖母与孙子之间的深情依恋,令人动容。"白云千里今朝合",运用自然景象象征离别与重逢的情感,寓意深远。"不换三公慰倚门",表达了对家族荣誉和传统价值的重视,以及对后辈能继承并光大家族荣耀的欣慰。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家族传承的价值观。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病中次韵答诸葛用中见寄·其一

连朝寒热相攻战,帕首伸吟拥被眠。

头但岑岑如砭骨,身常兀兀似乘船。

谩怜方朔饥求米,谁似苏卿冻啮毡。

料得故人同寂寞,客窗泚笔写诗篇。

(0)

赠刘宗永

曹魏制墨推韦氏,后来独数南唐李。

李家父子艺绝伦,徙居歙岭由易水。

胶煮鹿角松花烟,剑脊小饼双龙骞。

坚能削木黑点漆,好事宝藏今尚传。

蒲潘郭叶宋诸子,姓名班班书墨史。

近代西江朱万初,龙香上贡奎章里。

嗟予老病卧山林,时磨破砚临来禽。

清晨有客叩户入,手抱豹囊操楚音。

自言家本庐陵住,金粟冈头钓游处。

南穷五岭北燕然,澒洞风尘未能去。

少年结客轻公侯,五陵豪侠同追游。

黄金散尽黑貂敝,空馀老气横高秋。

却埽烟煤开瓮牖,梣汁和胶审时候。

丹砂紫沈脑麝金,万杵春雷鸣铁臼。

一螺玄玉莹无瑕,时时抱送文章家。

得钱酤酒开小口,醉蹋明月欹乌纱。

我闻此语重感慨,兵后高门几家在。

绣衣纨裤走乱离,无术终填沟壑内。

只今车马四海同,大船挝鼓扬轻篷。

西溯宫亭过章水,投老还乡谁似公。

(0)

耕读轩集陶诗二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贫居依稼穑。

农务各自归,耕种有时息。

道丧向千载,圣贤留遗迹。

游好在六经,疑义相与析。

在昔余多师,玄鬓早已白。

羲农去我久,素抱深可惜。

(0)

捣衣篇

碧梧叶落黄鞠开,边风萧萧鸿雁来。

夫君结客向淮楚,无衣禦寒良可哀。

强将垢敝和灰浣,湖澥临流呼女伴。

双杵捣砧空外鸣,宁惮手龟筋力愞。

火然金斗熨帖平,纫针补缀对短檠。

归期迟速未易卜,緁长縎短劳经营。

明年四月蚕上薄,缲丝盈车手亲络。

香罗断机白雪明,裁作春衣寄郎著。

郎无厌故惟尚新,新衣故衣皆妾纫。

笑看墙角砧杵弃,郎衣锦袍归拜亲。

郎衣锦袍归拜亲,有金不戏桑间人。

(0)

梦綵堂

高堂白发不胜簪,尚有天涯游子吟。

老莱斑衣每入梦,春晖寸草难为心。

万里关山阻南国,五色凤凰鸣上林。

东风几度桐江绿,蝴蝶飞来春已深。

(0)

搏云吟·其八

惊虹灼灼碾车尘,高揖氤氲演谷神。

姑射逍遥风月主,湖山介绍我为宾。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