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山覆一壝,似草始生牙。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家(chū jiā)的意思:指一个人离开家庭,放弃尘世的事物,投身于宗教修行或出家修道。
佛家(fó jiā)的意思:指佛教门派或佛教徒。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礼拜(lǐ bài)的意思:礼拜是指尊敬、敬仰、敬重。
马车(mǎ chē)的意思:马车是指用马拉的车辆,比喻事物的进展或发展缓慢。
男女(nán nǚ)的意思:男性和女性
菩萨(pú sà)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萨,也用来形容心地善良、慈悲为怀的人。
驷马(sì mǎ)的意思:指四匹马并驾驭,形容才能出众、技艺高超。
剃头(tì tóu)的意思:指用不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只解决表面问题而不解决根本问题。
脱俗(tuō sú)的意思: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高尚纯洁的境界。
五等(wǔ děng)的意思:形容等级差别很大,差距很大。
香花(xiāng huā)的意思:指美好而令人愉悦的事物或人物。
有男(yǒu nán)的意思:有男指有儿子,表示家庭昌盛、后继有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回波乐(其十)》。诗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出家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追求。通过“教君有男女,但令遣出家”开篇,点明了出家的原因与目的,即为了摆脱世俗的束缚,寻求心灵的解脱。接着,“如山覆一壝,似草始生牙”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述了出家者在精神上的成长与觉醒,如同山峦覆盖着小丘,新芽从草丛中破土而出,象征着内心的觉醒与新生。
“剃头并去发,脱俗服袈裟”进一步展示了出家仪式的庄严与彻底性,剃去头发,穿上僧衣,象征着与尘世的彻底割裂,投身于修行之路。“闻钟即礼拜,见佛献香花”描绘了出家人日常生活的虔诚与仪式感,无论是钟声响起还是见到佛像,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敬仰。
“不思五等贵,宁贪驷马车”表达了出家人对物质欲望的摒弃,他们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富足与自由,而非外在的权势与财富。“此即菩萨道,何处觅佛家?”最后两句总结了出家人的生活哲学,即菩萨之道,强调了内心的修行与慈悲为怀,而不是寻找外在的佛家所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出家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与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出家人内心世界的赞美与敬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左真州还长沙
吴儿牵挽醉莼鲈,今日西归略自如。
别路冷云随驿马,望乡乔木记吾庐。
湘中花月偏怜酒,淮左儿童待拥车。
凡我旧游君更历,橘洲相见讶无书。
暮年即事
八十衰翁如小儿,爱餐梨栗作儿嬉。
有时淡饮三杯酒,无事閒吟两首诗。
还丹却老吾不知,头童齿豁一听之。
但愿造物相扶持,寿考或可登期颐。
古风送行陈省元
梅山老人头雪白,摸索曹刘还认得。
平生鹿鹿视馀子,谁是诗中真巨擘。
踵门忽得天下士,慕我虚声远相觅。
袖中磊磈出奇语,和璧随珠暗相射。
对之坐久神气定,言下分明箭锋直。
傍观如堵相骇愕,颇复见我有此客。
雄篇累日费酬答,但怪笔端飞霹雳。
君才自是千里驹,鞭影不摇何待策。
古人妙处应自知,悟解多端难指画。
请君更去勘诸方,莫道梅山得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