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大山城古,烟残野栅孤。
旅遥馀綵笔,戍久敝彫弧。
苍髯趋府思,端欲狎樵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夜景图,充满了孤独与壮阔之感。首句“斗大山城古”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边塞小城的古老与渺小,仿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接着,“烟残野栅孤”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与寂寞,烟雾缭绕的野栅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孤单。
“旅遥馀綵笔,戍久敝彫弧”两句,通过“綵笔”(彩笔)与“彫弧”(雕弓)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远离家乡、长期戍守边疆的艰辛与孤独。彩笔代表了诗人的才华与梦想,而彫弧则象征着边防战士的武器与职责,两者一静一动,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坚韧。
“水落回桡急,更严逻卒呼”描绘了边塞夜晚的动态景象。随着河水的退去,舟船返回,巡逻的士兵更加警惕,呼喊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肃穆的氛围。这不仅体现了边防的严格与重要,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的深切忧虑与忠诚。
最后一句“苍髯趋府思,端欲狎樵苏”表达了诗人对官府政务的思考与渴望接近普通百姓的心愿。苍髯象征着老成持重与深谋远虑,趋府思则表明了诗人对政务的热忱与责任感。狎樵苏则意味着诗人希望与普通百姓亲近,关心民生疾苦,体现了他作为官员的民本思想与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苦与壮丽,以及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担当。
元章不作房山死,谁写云山缣素里。
耳畔如闻滴沥声,眼中似见岚烟起。
浓云朦?树无根,涧水奔流野色昏。
竟日风霾浑失昼,行人何处辨孤村。
画图如此虽堪惜,莫贮囊中珍十袭。
只恐时时风雨来,生绡一幅淋漓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