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筠篮:竹编的篮子。
绿离离:碧绿繁茂的样子。
白发村翁:头发斑白的乡村老人。
自提:亲自提着。
怜杜老:像对待杜甫那样爱护。
蒲鸽:菖蒲鸟,一种常见的水鸟。
花溪:开满花朵的小溪。
- 翻译
- 竹篮装满了碧绿的蔬果,一位白发苍苍的乡村老翁亲手提着。
他能像园丁爱护杜甫一样,将蔬果分享给溪边的花丛。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通过对比和暗示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筠篮满贮绿离离"一句,以筠篮盛满的瓜果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农村丰收的景象。这里的“筠篮”是用竹子编织成的小篮子,用于装载瓜果,“绿离离”则描绘出瓜果青翠欲滴、层次分明的生长状态。
"白发村翁手自提"一句,进一步强化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白发村翁”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年迈的老农,亲手提着自己种植的瓜果,这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自豪,也隐含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生活态度。
"能学园人怜杜老"一句,则通过对唐代诗人杜甫(杜老)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那种不为名利所动、淡泊明志的高洁品格的向往。这里的“园人”指的是隐居田园的人,“怜杜老”则是说这些人都能理解和欣赏杜甫那样的高风亮节。
"也分蒲鸽到花溪"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中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赞美。这里的“蒲鸽”是指野鸡,“花溪”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名。在这句话里,诗人想象着即使是野鸡,也能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无疑是一种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与对隐逸生活态度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谢生
人言谢生颠,吾未敢从众。
与言世界事,谈言动微中。
即令能颠亦复奇,终胜老生了无用。
神州大陆殊可哀,纷纷老朽无人才。
眼中突兀少年在,令我郁郁心颜开。
即今时事须放手,安得人尽颠如雷。
谢生言论自由耳,已令世人骇欲死。
丈夫何止用口舌,治世界事从今始。
时哉时哉不可失,东南风吹大海水。
拜石坛歌·其一
眉山三苏宋儒宗,长公矫矫人中龙。
南迁儋耳西赤壁,文章光焰超鸿濛。
快哉之亭雪初霁,领客登览山川雄。
自言平生不解饮,胡乃一举觥船空。
和诗宽限见真率,凿崖题石磨苍穹。
功名富贵等丘土,断碑残素垂无穷。
吁嗟异物神所卫,玉山合壁俄相逢。
奎章博士丹丘翁,江南放逐惊秋风。
见之即下米芾拜,二颠痴绝将无同。
筑坛山中加爱护,树以松桂连椅桐。
雨窗云户湿寒翠,朝阑暮槛开晴红。
白野御史龙头客,青年献赋蓬莱宫。
戏将秃颖写■扁,断钗折股星流虹。
秪今烽烟闇河岳,王侯第宅皆蒿蓬。
牙签玉轴映竹素,好事独传吴顾雍。
娄东朱圭铁作画,字字玉屈盘蝌虫。
嗟哉昔人今已矣,惨澹故国风烟中。
如何二子复嗜古,策勋翰墨收奇功。
我来再拜重太息,苍苍古雪吹长松。
登坛绝叫浮大白,酒酣目送孤飞鸿。
《拜石坛歌·其一》【明·袁华】眉山三苏宋儒宗,长公矫矫人中龙。南迁儋耳西赤壁,文章光焰超鸿濛。快哉之亭雪初霁,领客登览山川雄。自言平生不解饮,胡乃一举觥船空。和诗宽限见真率,凿崖题石磨苍穹。功名富贵等丘土,断碑残素垂无穷。吁嗟异物神所卫,玉山合壁俄相逢。奎章博士丹丘翁,江南放逐惊秋风。见之即下米芾拜,二颠痴绝将无同。筑坛山中加爱护,树以松桂连椅桐。雨窗云户湿寒翠,朝阑暮槛开晴红。白野御史龙头客,青年献赋蓬莱宫。戏将秃颖写■扁,断钗折股星流虹。秪今烽烟闇河岳,王侯第宅皆蒿蓬。牙签玉轴映竹素,好事独传吴顾雍。娄东朱圭铁作画,字字玉屈盘蝌虫。嗟哉昔人今已矣,惨澹故国风烟中。如何二子复嗜古,策勋翰墨收奇功。我来再拜重太息,苍苍古雪吹长松。登坛绝叫浮大白,酒酣目送孤飞鸿。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3867c67b1c610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