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霸业(bà yè)的意思:指占据权力和地位,统治一方或一国的事业。
包茅(bāo máo)的意思:包茅指用茅草覆盖房屋,比喻居住贫苦。
常数(cháng shù)的意思:指不变的、永恒的事物。
穿凿(chuān záo)的意思:指为了证明或辩解自己的观点而刻意曲解事实或引用不恰当的例证。
大势(dà shì)的意思:指大的趋势或形势。
缟素(gǎo sù)的意思:指白色的衣料,比喻清贫、朴素。
后儒(hòu rú)的意思:指继承儒家学说,但理解不深、学识不高、见识不广的人。
逆顺(nì shùn)的意思:逆反与顺从相对,指违背正常的顺序或规律。
曲直(qū zhí)的意思:表示对人的品行、行为是否正直、诚实进行评判。
胜负(shèng fù)的意思:指战胜或失败的结果。
升陑(shēng ér)的意思:指人们在聚会或庆祝活动中,欢声笑语、喧闹热闹的场面。
妄意(wàng yì)的意思:指毫无根据或不切实际的想法或打算。
王师(wáng shī)的意思:指帝王的军队,也泛指强大的军队。
无常(wú cháng)的意思:无常指事物的变化无常、不稳定,常常用来形容世事变幻莫测,人事无常。
雄雌(xióng cí)的意思:指男女双方,形容夫妻或动物的雌雄两性。
炎图(yán tú)的意思:指火势旺盛的火焰。
言明(yán míng)的意思:表示明确表达或说明某种意思或观点。
意说(yì shuō)的意思:指言辞或行为中含有深意,通过间接或隐晦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一言(yī yán)的意思:一句话,一番话,一番言论
隐然(yǐn rán)的意思:暗中显露出来,不显而易见。
有辞(yǒu cí)的意思:有言辞、有词句。形容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徂征(cú zhēng)的意思:指远征、出征,通常用来形容军队出发征战的场景。
- 翻译
- 胜利和失败没有固定的规律,首先要看谁的行为公正
这显然壮大了我们的国家,谁还敢对抗王师的力量
出兵讨伐都会公开宣布罪状,远征必定有正当的理由
一句话就能明辨是非,大局决定了胜败的结果
白色的丧服象征和平,炎黄图腾稳固了霸业的基础
后世的学者喜欢过度解读,胡乱猜测古代的战争故事
- 注释
- 胜负:胜利和失败。
无常数:没有固定的规律。
曲直:行为的公正与否。
壮:壮大。
吾国:我们的国家。
王师:王者的军队。
致讨:出兵讨伐。
声罪:公开宣布罪状。
徂征:远征。
一言:一句话。
明逆顺:明辨是非。
雄雌:胜败。
缟素:白色的丧服,象征和平。
炎图:炎黄图腾。
定:稳固。
霸业基:霸业的基础。
后儒:后世的学者。
穿凿:过度解读。
升陑:古代的战争故事。
- 鉴赏
这是一首描述战争胜负无常、国力强盛以及讨伐敌人的古诗。开篇“胜负无常数,先观曲直知”表达了对战争结果的审慎态度和预测能力。随后,“隐然壮吾国,孰敢敌王师”展示了国家的强大军力以及对外界挑战的自信。
“致讨皆声罪,徂征必有辞”则指出每次出兵都有正义的名分,每次征伐都有充分的理由。这表明战争不是轻率进行,而是基于正义和合理性。紧接着,“一言明逆顺,大势决雄雌”强调了言语的力量可以决定顺逆,整体局势能够辨别出英雄与庸才。
“缟素炎图定,包茅霸业基”可能是在比喻国家的根基和文化传承,如同丝绸之精美、图书之丰富。而“后儒喜穿凿,妄意说升陑”则是指责某些学者对经典的曲解,误入歧途。
整首诗语言雄健,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强盛、正义战争以及文化传承的思考与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